知识库分类索引
技术分类
厂商分类

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根据易观智库的产业结构分类,数字金融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网上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及网上贷款、网上保险、网上基金等金融服务。

互联网技术优势正在冲破金融领域的种种信息壁垒改写金融业竞争的格局。“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正在让越来越多用户享受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目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倒逼”银行调整盈利结构,探索全新业务模式,进行科技创新,提升客户体验。转型之际,银行必须正视挑战、抓住机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等来转型升级,通过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走向创新型和智能化发展道路。目前,银行金融业务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业务数字化。伴随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浪潮下银行业务正向数字化转型,银行数字化集中体现在客户信息数字化、货币数字化、银行产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方面,银行正面临数字银行的变革。银行业正实施数字化战略,从渠道、产品服务、客户三方面寻求转型,不断推进移动银行、直销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业务。银行业务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以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为代表的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移动终端获取金融服务。

交易电子化。未来银行将形成以网银支付为基础,移动支付为主力,网上支付、电话支付,自助终端、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电子渠道为辅助的电子银行业务结构。目前已公布的各银行网银客户总数超过6.5亿,通过电子渠道的交易占比均在60%以上,电子银行能够满足用户对办理银行业务便捷性的需求,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子银行交易笔数也将快速持续增长。

产品多样化。随着管制政策的放松,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的银行业务逐步向以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的综合金融服务机构迈进。新型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个人外汇交易和其他新兴业务等也层出不穷,银行业务经营模式也由单一将逐步走向了混业。

服务渠道多元化。银行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开展去网点化的金融服务,有效进行了客户分流,增加业务量。截至2014年年末,部分网银个人客户数达到10亿户,电子银行能够满足用户对办理银行业务便捷性的需求,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在快速增长。各家银行积极通过自主创新建立了集网上银行于一体的电子银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如“空中发卡”、“摇一摇”转账支付、POS网贷及NFC近场支付以及近年来,通过在现有营业网点基础上打造包括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等,进一步促进了电子银行客户服务体验的持续提升。

竞争国际化。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既给中国的大型银行“走出去”和国际化带来机遇,又对其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地位带来挑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及金融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国银行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银行业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而且也将需要开辟国际市场。中国的各大银行能否支持“走出去”国家战略,突破和有侧重地发展国际业务,将决定其未来在全球银行业中的竞争位势。

面对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和竞争环境,传统银行封闭的IT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大容量、高并发、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现阶段部分银行基础架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核心业务系统依然依赖大型机系统,IT成本居高不下、自主可控能力有限,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快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开放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理财业务等业务需求爆炸性增长,传统银行业务模式面临挑战,银行集中式架构与闭源商用系统相结合造成经营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浪费较多,在全面应对灾难风险时,存在架构灵活性不足、系统切换复杂、数据一致性保障困难等问题,并且后期维护涉及多家厂商的硬件平台,无法统一管理也使运维复杂。目前,为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众多银行机构逐步探索创新服务渠道,通过构建开放、弹性、安全、成本可控的IT平台,实施和部署应用创新。未来,金融机构开放IT平台是大势所趋。

相关新闻
数字金融相关厂商
暂无相关厂商

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