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40TWh,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用电量。AI工作负载预计将占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的50-70%。传统冷却系统电机存在功率浪费问题,通常在30-50%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急剧下降。采用高效率曲线平坦的适配电机可显著降低冷却系统功耗,某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机配置减少了近4MW冷却功耗,为13500台AI服务器腾出空间,年增收入900万美元。
Gartner预测到2027年末,超过40%的代理型AI项目将因成本不断攀升、商业价值不明确或风险控制不足而被取消。
Meta正在建设名为Hyperion的数据中心,预计提供5千兆瓦算力支持其AI实验室。该项目占地面积足以覆盖曼哈顿大部分区域,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北部,将在数年内扩展至5GW规模。此外,Meta还计划在2026年启用1GW的Prometheus超级集群。这些项目旨在提升Meta在AI竞赛中对抗OpenAI和谷歌的竞争力,但也将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
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农场这两个术语经常被互换使用,但实际上存在细微差别。数据中心是指提供IT设备托管的建筑物,包括电力基础设施、冷却系统和网络连接等。服务器农场则是指以某种方式连接的服务器集合,通常支持共享工作负载。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中心强调物理设施和基础设施,而服务器农场专注于服务器本身的配置和管理。
甲骨文将与新加坡第一数据中心公司合作,在印尼巴淡岛建立首个云服务中心。甲骨文将租用位于农萨数字园区的数据中心设施,成为支持至少120兆瓦电力容量地块的唯一租户。该规模数据中心通常需要至少12亿美元资本投资。第一数据中心是从中国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分拆而来,字节跳动是其最大客户。此举是甲骨文在亚洲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在云计算浪潮中厚积薄发的“上升螺旋”,为阿里云和神州数码在AI时代的同频共振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AI使用就像城市的早高峰,出发越早,到得越早,晚十分钟出发,可能就晚一小时到。飞书用一次次更新和标准化方法,给了行业一种确定性:AI不止能看,关键是能用、能落地。
传统数据中心冷却需要大量水和电力,干式冷却器提供了新的替代方案。通过利用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干式冷却器几乎不消耗水资源且能耗更低,有助解决行业可持续发展挑战。然而,干式冷却器初期投资成本高,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下效果不佳,且需要更大物理空间。混合冷却方案结合干式冷却和传统冷却塔,可根据环境温度灵活切换,为追求节水的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了可行选择。
是德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通信解决方案事业部总裁Kailash Narayanan现场指出,算力固然重要,但如果能耗过高,技术的实用性将大打折扣,因此,所有的高速、高性能计算,都必须在极低的功耗下实现,这是AI等技术能否大规模落地的核心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