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关键字列表
诺基亚推出AI优化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

诺基亚推出AI优化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

诺基亚与Supermicro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对AI和云工作负载对数据中心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双方将Supermicro的800G以太网交换平台与诺基亚的SR Linux网络操作系统和事件驱动自动化平台相结合,为AI、高性能计算和云环境提供完全集成的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实现从设计、部署到日常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自动化,减少部署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梅赛德斯-奔驰推出AI驱动的全电动GLC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推出AI驱动的全电动GLC车型

奔驰在慕尼黑IAA展会上发布全电动GLC车型,搭载高通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新车续航里程达713公里,零排放。该车型配备先进数字座舱,集成AI语音交互、3D增强现实导航和杜比全景声等功能。系统能学习用户偏好,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免提交互体验。内置5G连接支持车辆与云端实时数据传输。

思科Splunk大会:智能体驱动的SOC安全运营愿景正式发布

思科Splunk大会:智能体驱动的SOC安全运营愿景正式发布

在Splunk年度会议上,该公司发布两款基于智能代理的安全运营工具。Splunk Enterprise Security基础版和高级版统一了威胁检测、调查和响应工作流程。新功能将智能代理AI置于SOC核心,通过内置AI减少警报噪音,将调查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Cisco计划发布更多AI功能支持智能代理SOC,包括安全警报分类、恶意软件逆向分析、剧本创作等能力,让网络安全专业人员专注于更具战略性的工作。

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暨第二届提示工程峰会启幕,叩问AGI前夜关键命题

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暨第二届提示工程峰会启幕,叩问AGI前夜关键命题

9月13日,由PEC China、至顶科技、软积木主办的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暨第二届提示工程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让AI推理像人一样思考,但又要快得多:中山大学团队的"智能剪刀"如何给O1模型瘦身

让AI推理像人一样思考,但又要快得多:中山大学团队的"智能剪刀"如何给O1模型瘦身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中的可靠性大考验:上海AI实验室深度揭秘AI司机的真实水平

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中的可靠性大考验:上海AI实验室深度揭秘AI司机的真实水平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

谷歌发布Learn-by-interact:让AI智能体像小孩学走路一样自我进化的突破性方法

谷歌发布Learn-by-interact:让AI智能体像小孩学走路一样自我进化的突破性方法

谷歌和香港大学研究团队提出Learn-by-interact框架,让AI智能体通过自主与环境互动来学习,核心创新是"逆向构建"机制,能将失败操作转化为有价值训练数据。在四个真实环境测试中,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在软件编程、网页操作、桌面应用等复杂任务中的表现,为构建实用AI助手开辟新路径。

TransPixeler:让透明视频生成变成现实,Adobe研究院破解RGBA视频生成难题

TransPixeler:让透明视频生成变成现实,Adobe研究院破解RGBA视频生成难题

TransPixeler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和Adobe研究院联合开发的AI视频生成技术,专门解决生成带透明效果(RGBA)视频的难题。该技术巧妙扩展现有视频生成模型,让AI能同时生成RGB颜色和Alpha透明度信息,避免了传统"先生成后提取"方法的缺陷。通过精心设计的注意力机制和训练策略,TransPixeler在有限数据下实现了高质量透明视频生成,为电影特效、游戏开发、VR/AR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

腾讯混元团队重磅发现:训练AI大模型时,浮点数的"配方"原来大有讲究!

腾讯混元团队重磅发现:训练AI大模型时,浮点数的"配方"原来大有讲究!

腾讯混元团队通过366组实验发现了AI大模型低精度训练的关键规律,提出Capybara缩放定律。研究揭示指数位比尾数位更重要,存在训练数据临界值现象,4-8位精度具有最佳成本效益。该成果为AI训练提供精确预测工具,有助于降低训练成本、提升效率,推动AI技术普及化发展。

阿里巴巴研究团队突破:让AI像程序员一样"检查代码"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阿里巴巴研究团队突破:让AI像程序员一样"检查代码"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阿里巴巴研究团队开发出ProgCo方法,让AI像程序员一样生成验证程序来检查和纠正自己的答案。该方法在数学问题和指令遵循任务上表现卓越,准确率提升超过7%,同时具有比传统方法更高的计算效率,为AI自我纠错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突破性发现:AI观看教学视频能否真正学会知识?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突破性发现:AI观看教学视频能否真正学会知识?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构建了Video-MMMU基准,通过300个专业教学视频和900道问题,评估AI模型从视频中学习知识的能力。研究发现人类专家知识增益达33.1%,而最先进的AI模型仅达15.6%,特别在知识适应新场景方面表现不佳。该研究揭示了当前AI在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的局限性,为未来AI教育应用发展指明了方向。

AI语音助手为什么总是答非所求?港中深研究团队发现问题根源并给出解决方案

AI语音助手为什么总是答非所求?港中深研究团队发现问题根源并给出解决方案

港中深研究团队发现语音AI系统"答非所问"的根本原因在于声学和语义理解的认知鸿沟,并提出EchoX解决方案。通过创新的"回声训练"方法,EchoX用仅6千小时训练数据就在知识问答任务中取得显著性能提升,综合得分46.3分超越主流系统,为语音AI发展指明新方向。

ByteDance智能创作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联手:让任何人都能制作电影级说话视频

ByteDance智能创作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联手:让任何人都能制作电影级说话视频

ByteDance智能创作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HuMo系统,这是首个实现文字、图片、音频三模态协同控制的人物视频生成框架。该系统通过创新的渐进式训练方法和时间自适应引导策略,让用户仅需提供文字描述、参考照片和音频就能生成电影级说话视频,在多项评测中超越现有专业系统,为内容创作带来革命性突破。

快手团队发布Kling-Avatar:让AI真正"读懂"你的想法,生成超逼真长时长数字人视频

快手团队发布Kling-Avatar:让AI真正"读懂"你的想法,生成超逼真长时长数字人视频

快手科技Kling团队发布的Kling-Avatar技术通过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导演实现真正的指令理解,采用级联生成框架支持长时长数字人视频制作。该系统在唇形同步、情感表达、身份一致性等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现有技术,支持1080p/48fps输出,展现强大跨域泛化能力,为数字人直播、在线教育等应用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

香港大学团队发布600万张图像的AI绘画推理数据集:让AI像人类一样"想象"后再创作

香港大学团队发布600万张图像的AI绘画推理数据集:让AI像人类一样"想象"后再创作

香港大学团队发布史上最大规模AI绘画推理数据集FLUX-Reason-6M,包含600万张高质量图像和2000万条双语描述,耗费15000个GPU天计算资源。首创"生成链式思维"训练法,让AI学会像人类艺术家般思考创作过程。同时推出PRISM-Bench测评标准,对19个先进模型评测显示闭源模型仍领先,但所有模型在文字渲染等复杂任务上都有改进空间。

东北大学团队突破文本人物搜索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看懂"人物描述

东北大学团队突破文本人物搜索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看懂"人物描述

这项研究通过创新的梯度注意力机制和500万张图片的WebPerson数据集,显著提升了文本描述人物检索的准确性。GA-DMS框架能智能识别描述中的关键词汇,过滤噪声干扰,在标准测试中达到77.6%的准确率,为安防监控、人员搜寻等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破解图表理解难题:让AI学会选择最合适的推理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破解图表理解难题:让AI学会选择最合适的推理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通过引入"视觉可编程性"概念,成功让AI学会根据图表特征自主选择代码分析或直接观察的推理方式。该自适应框架在四个基准数据集上平均准确率达62.8%,显著超越固定策略方法。研究采用双重奖励机制训练,确保AI既追求准确性又具备策略选择智慧,为构建更灵活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哈工大联合多所高校:用高斯涂抹法重新定义图片修复,让残缺照片秒变完美

哈工大联合多所高校:用高斯涂抹法重新定义图片修复,让残缺照片秒变完美

哈工大团队开创性地将3D高斯涂抹技术应用于图片修复,通过连续光斑融合替代传统像素拼接,结合DINO语义理解和分块处理策略,实现了更自然流畅的图片修复效果。该技术能处理20%-60%面积的缺失,在人脸和自然场景修复中表现出色,为图像处理领域提供了全新思路。

OpenAI与微软签署初步协议修订合作条款

OpenAI与微软签署初步协议修订合作条款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国产R1人形机器人亮相,挑战特斯拉Optimus霸主地位

国产R1人形机器人亮相,挑战特斯拉Optimus霸主地位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