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O联盟将LTO-10磁带原始容量从30TB提升33%至40TB,采用新型芳纶基底材料实现更薄更光滑的磁带结构。然而面对高容量硬盘和SSD竞争,联盟下调了未来路线图,LTO-14容量从原计划576TB降至365TB。该技术主要用于数据归档,在AI时代档案已成为战略资产,新容量将帮助企业更高效地整合PB级数据。
微软宣布其首个人工智能"超级工厂"在亚特兰大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一座耗资数十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设施。该设施将与全国其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相连,为客户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新设施占地85英亩,面积超过100万平方英尺,配备数十万个英伟达最强大的GPU和AI加速器。作为微软Fairwater网络的一部分,该设施专门用于训练和运行AI模型,将为OpenAI、Mistral AI和xAI等公司提供服务。
因果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lembic Technologies宣布完成1.45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增长近16倍。公司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英伟达NVL72超级计算机,打造私有AI基础设施。该公司专注于企业级因果AI模型,通过理解因果关系而非仅识别模式来生成营销洞察。新超算搭载英伟达最强Blackwell GPU,将为其连续学习神经网络和时空图构建算法提供计算支持,帮助客户利用专有数据获得竞争优势。
微软计划利用合作伙伴OpenAI的定制芯片开发来加强自身薄弱的半导体业务。根据修订后的合作协议,微软获得了OpenAI芯片设计的知识产权,并可在2032年前持续使用其AI模型。微软CEO纳德拉表示,公司将采用OpenAI的芯片设计并进行扩展以满足自身需求。这一合作凸显了开发尖端AI芯片的难度和成本,微软选择通过智能合作而非独自奋战来加速其芯片发展目标。
刚刚!微博宣布了自研模型:1.5B参数的VibeThinker打败671B的DeepSeek R1?
香港大学联合多家顶尖机构开发出推测性雅可比降噪解码技术,巧妙融合扩散模型降噪与自回归并行处理,将AI图像生成速度提升2-5倍。该方法通过训练模型处理噪声输入并预测干净标记,实现多位置同时生成,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缩短等待时间,为AI创作应用带来革命性改善。
韩国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提出TAG方法,解决AI绘画中的"幻觉"问题。该方法通过放大扩散过程中的切线分量来引导AI生成更真实图像,无需重训练模型且计算成本极低。实验显示TAG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减少不合理细节如多指手等,同时可与现有引导技术结合使用,为AI绘画领域提供了简单有效的优化方案。
匹兹堡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Instant4D技术能够在几分钟内将普通手机视频转换为高质量的4D动态场景重建,实现了30倍的速度提升和92%的内存节省。该技术通过网格剪枝策略和运动感知4D高斯建模,无需专业设备即可生成可从任意角度观看的3D内容,为视频内容创作、教育应用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标志着3D重建技术从专业工具向消费级应用的重要转变。
港科大研究团队开发的PG-Occ系统实现了仅用摄像头进行高精度3D场景理解的突破。该系统采用渐进式高斯建模和各向异性感知采样技术,能够识别任意文字描述的物体,在Occ3D-nuScenes数据集上取得了15.15的mIoU成绩,相比前最佳方法提升14.3%,同时推理速度提升131%,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视觉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蒙特利尔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ReviewerToo系统通过多样化AI审稿员模拟真实学术评审流程,在1963篇ICLR论文测试中达到81.8%准确率,接近人类平均水平83.9%。该系统设计了理论型、实证型等不同"性格"的AI审稿员,并集成文献综述、作者答辩等完整评审环节,为解决学术界面临的评审规模化挑战提供了可行方案。
Meta AI团队和纽约大学研究者提出LENS方法,通过置信度加权机制有效利用AI训练中的"负面群组"(全错答案组),将传统强化学习中被浪费的计算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信号。该方法在数学推理任务上取得显著改进,Pass@k指标全面提升,特别是在困难问题上效果更加明显,为AI学习范式带来重要突破。
国立台湾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Pseudo2Real技术,通过创建"纠错向量"来自动修正AI语音识别系统的口音偏见。该方法在非洲口音英语测试中将错误率降低了35%,无需大量人工标注数据,为解决语音识别技术的方言壁垒提供了创新且实用的解决方案,有望让全球不同口音的用户都能享受准确的语音识别服务。
MIT联手英伟达突破AI视频理解瓶颈,开发出能处理无限长视频的StreamingVLM模型。该技术采用创新的三层记忆管理策略,实现实时视频解说而不会卡顿或遗忘。在超过2小时的测试中胜过GPT-4o,为自动驾驶、智能监控、在线教育等领域开辟新可能。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首个全尺度视觉空间推理系统SpaceVista,能够处理从毫米到公里级共六个数量级的空间推理任务。该系统包含100万问答对的大规模数据集、专门设计的AI模型和高精度评测基准,通过尺度专家架构和渐进式奖励机制,成功解决了跨尺度知识冲突问题,在多项评测中显著优于现有模型,为工业制造、自动驾驶、无人机应用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思科2025人工智能就绪指数》(Cisco AI Readiness Index 2025)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领导者”,即受访企业中13%最具AI就绪度的群体,正通过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化决策创造复合优势。
唯有当AI被真正内化为一种原生能力,才能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的涌现”,引爆一场生产力革命,让智能红利最终转化为社会红利。
StepFun团队开发了革命性的Mind-Paced Speaking技术,让AI聊天机器人首次具备边思考边说话的能力。通过双大脑架构,分别负责思考和表达的两个AI模型协同工作,实现零延迟响应的同时保持92.8%的高准确率。这项技术模拟人类大脑机制,让AI对话变得自然流畅,为人机交互开创了全新范式。
微软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发了名为Dyna-Mind的AI训练框架,通过两阶段训练教会AI进行"心理模拟"。该框架让AI学会在行动前进行虚拟试错,显著提升了在复杂规划任务中的表现。在推箱子、虚拟家庭任务和安卓设备操作等测试中,成功率分别达到82.5%、92.5%和40.7%,远超传统方法。这项研究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