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圣路易斯举办的SC25超级计算大会上,多家科技巨头发布了面向AI热潮的高性能计算产品。英伟达推出Apollo物理仿真AI模型和两套基于Grace-Blackwell架构的RIKEN超级计算机。戴尔发布AMD Instinct驱动的XE9785服务器和英特尔R770AP服务器,以及两款新交换机。法国与AMD合作建设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Alice Recoque,预算6.4亿美元,将成为欧洲第二台百亿亿次系统。
人工智能为已经过度充斥内容的社交媒体世界增添更多燃料。AI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让内容泛滥问题更加严重,同时算法操控也变得更加可疑。在广告领域,AI工具可能彻底改变传统广告模式,通过智能代理的受托责任替代常见广告形式。未来AI甚至可能使用人类的AI化身代笔写书,模仿其声音、历史和个性。这引发了关于人类作者身份和写作本质的深刻思考。
欧洲零售巨头金士佛决定放弃SAP推荐的S/4HANA升级路径,转而将ECC系统迁移至谷歌云并采用第三方支持。面对2027年SAP停止ECC支持的截止期限,全球仅39%的ECC客户已购买S/4HANA许可证。金士佛通过谷歌云和第三方服务实现了AI创新,质疑了SAP"创新胡萝卜"策略的必要性。但这一决定可能导致失去未来与SAP谈判的商业优势。
微软宣布推出分布式PostgreSQL数据库服务Azure HorizonDB,声称与开源PostgreSQL完全兼容。该服务采用新存储层,相比其他PostgreSQL服务显著提升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用性。HorizonDB支持自动扩展存储至128TB,计算扩展至3072个vCore,多区域提交延迟小于1毫秒,并集成AI功能包括向量索引和模型管理。该服务加入了竞争激烈的分布式PostgreSQL市场,与CockroachDB、YugabyteDB等第三方服务以及谷歌AlloyDB、AWS Aurora DSQL等云服务商产品展开竞争。
日立万达发布全新VSP One Block高端存储系列,将原有VSP One 5000混合存储升级为全NVMe闪存系统。新产品专为关键任务和AI工作负载设计,具备FIPS 140-3 Level 2认证保护、八个九的可用性和近零数据丢失。系统支持最多12个控制器和288个60TB SSD,提供统一的块、文件、对象和大型机工作负载整合。产品将于2026年初全球发售。
分布式计算初创公司Taho完成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目标是替代Kubernetes成为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主要编排和调度层。该公司由来自Meta、谷歌和Snap的基础设施资深人员创建,声称其计算框架可将工作负载处理时间提升最多100%,同时大幅降低成本。Taho开发了高性能联邦计算框架,通过替换复杂的基础设施软件来提高AI硬件效率。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AI系统AlphaProof在2024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水平表现。该系统结合神经网络、搜索算法和测试时强化学习,能够理解数学结构并进行形式化证明。团队使用Lean编程语言训练AI翻译和验证数学陈述,创建了8000万个形式化数学问题的数据库。虽然计算成本高昂且需要几天时间解决问题,但这标志着AI在高级数学推理方面的重大突破。
英国通信监管机构Ofcom研究显示,随着移动运营商扩大5G独立网络覆盖范围,英国移动数据使用量同比增长18%,用户每月消费超过12亿GB数据。5G数据使用量年增长53%,目前83%的英国地区可接入至少一家运营商的完整5G服务。全光纤宽带覆盖率达78%,但用户采用率仅42%。卫星宽带快速增长,Starlink英国用户首次超过10万。
Gartner预测,人工智能需求激增正推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增长,对全球电力供需模式产生双重影响。数据中心电力需求今年将增长16%,到2030年将翻倍。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达448太瓦时,2030年升至980太瓦时。AI优化服务器今年将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21%,2030年将升至44%。美国和中国将占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
英伟达将于周三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市场预期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分别增长56%和59%。由于软银孙正义等知名投资者减持,英伟达股价较10月29日峰值下跌15%。基于相关性分析,Vertiv、超微电脑和CoreWeave等公司股价与英伟达高度关联。分析师预测三种情景:若业绩超预期,英伟达股价可涨至200美元;若符合预期但毛利率下降,股价或跌4-8%;若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可能暴跌12-18%。
随着5G流量快速增长和新用例不断涌现,网络运营商需要在最小化环境影响的同时管理密集网络使用。Orange法国与爱立信合作开展创新试验,测试FDD大规模MIMO天线集成无线电,优化高流量区域频谱使用。双方还探索Cloud RAN和Open RAN架构,通过虚拟化RAN功能实现灵活的软件中心网络。合作重点关注利用AI驱动的自动化和意图驱动技术提升能源效率,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动态调整网络资源以降低能耗。
微软正在将Windows 11改造为"智能代理操作系统",在任务栏中集成AI代理功能。新功能允许AI代理在后台执行任务,用户可通过任务栏图标查看进度状态。微软还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集成Copilot,提供文档摘要、文件问答等功能。此外,Click to Do功能得到改进,可将网页表格转换为Excel文档。这些AI功能采用本地AI和云端AI混合模式,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操作体验。
谷歌发布最新Gemini 3基础模型,在推理能力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该模型在人类最终考试基准测试中创下37.4分新纪录,超越此前GPT-5 Pro的31.64分。同时推出Gemini驱动的编程界面Google Antigravity,提供多面板智能编程体验,类似Warp或Cursor 2.0等智能IDE。目前Gemini应用月活用户超6.5亿,已有1300万软件开发者使用该模型。
谷歌DeepMind等顶级机构联合研究揭示,当前12种主流AI安全防护系统在面对专业自适应攻击时几乎全部失效,成功率超过90%。研究团队通过强化学习、搜索算法和人类红队攻击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突破了包括提示工程、对抗训练、输入过滤和秘密检测在内的各类防护技术,暴露了AI安全评估的根本缺陷。
西蒙弗雷泽大学和Adobe研究院联合开发的MultiCOIN技术,能够将两张静态图片转换为高质量的过渡视频。该技术支持轨迹、深度、文本和区域四种控制方式,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采用双分支架构和分阶段训练策略,在运动控制精度上比现有技术提升53%以上,为视频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精确度。
英国国王学院研究团队开发了潜在精炼解码(LRD)技术,解决了AI文本生成中的速度与准确性平衡难题。该方法通过两阶段设计模仿人类思考过程:先让AI在连续空间中"深思熟虑",保持多种可能性的混合状态,然后"果断行动",逐步确定答案。实验显示,LRD在编程和数学推理任务中准确性提升最高6.3个百分点,生成速度提升最高10.6倍,为AI并行文本生成开辟了新路径。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ViSurf是一种创新的大型视觉语言模型训练方法,巧妙融合了督导式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优势。该方法通过将标准答案整合到强化学习过程中,让AI既能从正确答案中学习又能保持自主推理能力。实验显示ViSurf在多个视觉任务上显著超越传统方法,特别是在处理模型知识盲区时表现突出,同时有效避免了灾难性遗忘问题,为AI训练提供了更高效稳定的新范式。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名为CoBia的新方法,通过构造虚假对话历史来测试11个主流大语言模型的隐藏偏见。研究发现,看似"政治正确"的AI系统实际上仍携带深层偏见,传统测试方法检测率不足20%,而CoBia方法可达80%以上,揭示了当前AI安全防护的重要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