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企业正在考虑迁移到一个托管的数据中心,或正在寻求一种改善企业内部部署数据中心的方式。那么,我给您的建议是:虚拟化。这将为您企业数据 中心带来及其深远的变化,虚拟化为您企业的数据中心所带来的意义是多层次的。
据Datamation网站报道,近日,Facebook破天荒地向公众展示了公司在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实体成果。
思科4月24日发布了其director-class(导向器级)和多业务结构交换机的升级产品。新的思科MDS 9710 Multilayer Director交换机比上一代产品的带宽提高了6倍。思科MDS 9250i多业务结构交换机旨在通过在网络结构中集中实施存储服务有效地增强存储局域网。
根据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pen Data Center Alliance, ODCA)的研究显示,在虚拟机跨不同类型的管理程序运行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进展,但仍然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实现企业所需要的可移植性水平。
日前,由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辽宁移动政企客户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发展方向的引领者,IBM成功完成了辽宁移动政企客户数据中心的机房布局、空调系统、动力系统及冷却系统的设计与..
日前,戴尔推出新的网络产品,旨在帮助客户加速过渡到高性能融合、虚拟化和私有云环境。这些新产品包括戴尔面向SDN设计的全新戴尔灵动网络解决方案,以及下一代管理软件——戴尔灵动网络管理器——和戴尔网络S5000模块化LAN/SAN交换平台。
据悉,Google已经实现世界级数据中心服务器监控,该项新技术可以监控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台服务器上的任务,而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些有效数据,来进行有选择性的进行干预或者关闭有关进程,是的CPU上的其他进程得以快速运行。
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谁在阿尔图纳建造看似超级数据中心的猜测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据《得梅因纪事报》(Des Moines Register)报道,Facebook就是这座耗资十亿美元的数据中心的幕后推手
柏安娜女士(Diane M. Bryant)现任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DCSG)总经理。在柏安娜女士的带领下,这个业务覆盖全球的部门在2012年创收超过100亿美元。现在全球每售出十台服务器,就有九台以上是基于英特尔的技术。
日前,IBM正式宣布和搜狗公司(以下简称“搜狗”)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共享平台、技术资源和人才以研发基于System x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和大数据运算平台。
“Sandy Bridge”至强E5服务器问世已近一年,但它在英特尔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上却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为其PC芯片和芯片组业务的业绩蒙上了阴影。英特尔最近的结算持续出现减收减益,未能适应市场由PC转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变化。
英特尔Sandy Bridge架构的至强E5服务器的更新并没有给英特尔第一季度的财报带来惊喜,反而对于其PC芯片和芯片组业务带来了冲击。数据中心和Connected System也并没有像英特尔预期的发展,在2016年前发展为现在的两倍。
随着全国数据中心分布图的不断完善,还将陆续的推出更多省份、地区、城市的数据中心或IDC企业分布情况。为了更加全面的展示国内数据中心分布情况,本着方便他人成就自我的理念,网友可通过邮件的方式提交未收录或更新已有数据中心信息。
芯片巨头英特尔正在收购Mashery,后者是一家位于旧金山有着7年历史的公司,专注于对基于网络软件及服务的整合。该收购交易已由Mashery一位发言人向媒体证实。
统上微软的业务模式是销售在本地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上运行的软件,但最近数年它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微软已经开始向企业客户提供选择:让微软在数据中心中为它们运行电子邮件、协作和销售应用软件,并将这些应用软件作为一种按月订购的服务通过
Digital Realty Trust对北美大型企业的300名IT决策者进行了调查,这些企业每年至少有100亿美元的年收入或者至少拥有5000名员工。PUE是目前测量能源效率的唯一方法,所以这个结果并不一定那么可怕。但这个结果表明,数据中心效率比我们以前认为的更低。
采用传统机械硬盘显然比用SSD更便宜,但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IBM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SSD没有移动部件,因此更可靠和耐用。另外,闪存也更省电,且在散热措施上的投资也要比传统硬盘小得多。对于家用电脑来说可能省电和散热不是什么大事...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迅猛,作为这些服务重要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2012 年全球的 IDC 市场规模就达 255.2 亿美元。而对于那些提供普遍服务的互联网巨头来说,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就更大了。
云计算、大数据,甚至现在也常被提及的BYOD,都离不开网络。卓越的计算性能、实时的业务处理系统、高效的应用体验和良好的服务交付,都有赖于网络平台的高性能和高适应性。
企业应该自己建造数据中心,还是说现在已经是时候将数据中心外包并转移至云上?ZDNet分析了这两个选择的利弊和各自涉及的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