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企业的IT部门都是作为一个“服务支持平台”来管理员工每天使用的技术。但是,在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企业IT人员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将赋予最终用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简单的方式去自行管理他们的IT需求,而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IT“拐杖”。
2014年会是软件定义存储(SDS)技术蓬勃发展的一年吗? EMC的高级软件部门总裁阿米塔斯里瓦斯塔瓦(Amitabh Srivastava)显然是这样认为的。但他呼吁企业和服务供应商们将这个术语定义得更加清晰一些,以便让所有人都能了解和使用它。
传统数据备份还将继续存续下去。在某些环境下,它还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现在还没有理由和/或预算去替换它。 但是在其他的数据环境中,传统备份在面对数据保护新问题时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比如云、大数据、移动和虚拟化等环境。
Acronis公司宣布其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11.5版,现在将针对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所有环境和平台的全面保护。鉴于当前数以万计的关键业务应用程序均依赖于活动目录进行身份验证和用户授权,其新增的微软活动目录支持,确保了中小企业的IT基础设施 “骨干” 的安全。
要说信息时代最显着的特征是什么?那无疑是不断信息化的个人生活、企业办公环境和政府机构的运营机制。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许多安全隐患尤其是来自信息安全本身的问题也困扰着许多人,而其中对于拥有许多机密数据的企业,影响尤为明显。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数据可视化所展开的讨论可谓层出不穷——其话题之丰富、交锋之激烈甚至不亚于大数据技术本身。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可视化是最优秀的(或者说是惟一一种)数据内容表达方式,甚至如果不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我们将错失大量宝贵信息。
以前“一次设置,终身无忧”的传统备份恢复已经难以满足全天候不中断的运营模式了。在我们基于信息的经济体系下,IT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作为IT流程的一部分,备份和恢复技术也在不断进化以满足更加复杂、动态和多样化的变革趋势。
“传统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是对大数据量的定义,但是在我看来,更加看重对于大数据的影响力,它能够收集数据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指导我们下一步更好的分析,行动。” 《大数据云图: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寻找下一个大机遇》作者大卫.芬雷布在谈到大数据时说道。
信息时代,注重信息安全的人都会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和信息安全。而在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说什么与信息和数据安全关系最密切,最能反映这部安全史的全部,那当然要属密码与加密了。
昆腾公司近日宣布公司及其Lattus-M对象存储解决方案已入围旨在表彰媒体娱乐技术、消费电子设备、计算机应用程序以及数字存储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和创新的2014年Storage Visions大奖。
2011年8月,Marc Andreesse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 “为什么软件正吞噬整个世界”的文章,拉开了“软件主世”的序幕。而软件定义的网络等新概念的横空出世,更让大家看到了下一代数据中心的雏形。
回顾2013年,IT产业最热门的关键词无疑是“大数据”。大数据的魅力在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据IDC预测,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将从 2011年的776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6.16亿美元。大数据就像一座金矿,通过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就能从中挖掘商机。
要说什么东西最贴近人类,除了身上光鲜亮丽的衣物之外,就要属这些衣物上用来放东西的口袋了。作为便携存放物品的空间,虽然长久以来和衣物的美学做着"殊死的较量",但"兜"的实用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任何一家大公司来说,企业存储都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而对于个人或小型企业来说,存储的需求则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它必须包含大量的数据,供大量用户访问。
谈及云技术,稍微了解的人肯定对于它处理大数据和方便的数据储存交互印象深刻。而对于信息安全专家而言,云技术的安全问题也恰恰在于它的过度和交互。
随着亚马逊AWS公有云入华,国内云计算有望引来新一轮爆发。云灾备是云计算中发展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在数据量庞大的政府行业,存在广泛需求。私有云灾备相比公有云,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因而也更受到政府行业的青睐。
优酷土豆作为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率先看到大数据对公司业务的价值,早在2009年就开始使用Hadoop集群,随着这些年业务迅猛发展,优酷土豆又率先尝试了仍处于大数据前沿领域的Spark/Shark 内存计算框架,很好地解决了机器学习和图计算多次迭代的瓶颈问题。
从最初的备份、到数据管理再到信息管理,纯软件提供商CommVault凭借着单一产品——Simpana走到了今天。在自身不断转型的背后,软件服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软件厂商来说,产品销售固然重要,但是后续的服务更应该得到重视。
CommVault日宣布拓展其与HDS公司建立的长期OEM合作伙伴关系,以此为企业和“IT即服务”提供商提供业内最先进的数据保护与恢复解决方案。
12月28日开始,广州市民可以通过广州交通信息网、手机客户端软件“行讯通”等途径,查询广州市中心城区以及中心五区的道路交通拥堵指数。这是广州市首次公布拥堵指数,也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公布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