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云计算企业战略最早在2010年4月宣布,其主旨为打造高效企业生态系统(Efficient Enterprise Ecosystem,简称E3)的,实现高效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戴尔云计算的E3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智能基础设施、简化基础设施管理、简化应用和工作负载管理和智能数据管理。
云回归大逆转:IT团队为何重返专用基础设施2025-08-06
Liquid Web对1000多名IT专业人士的调查显示,86%的IT专业人员目前在基础架构中使用专用服务器,42%正将工作负载从公有云迁移回专用服务器。55%的受访者认为完全控制和定制化是选择专用服务器的主要原因。合规性、性能可变性和控制权丧失成为云遣返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意外成本和资源浪费也推动了这一趋势。详细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Google携手建AI研究中心,聚焦教育医疗法律三领域2025-08-05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谷歌合作成立人工智能研究创新中心,专注培养AI人才并推进应用研究。该中心将建立快速原型沙盒环境,重点开展三大项目:利用谷歌云平台开发教育AI工具、构建法律专用大语言模型以及整合多元数据推进公共健康AI应用。此外还将设立AI人才培养项目和教授职位,加强产学合作。详细 >>
AI推动云计算三巨头增长,微软优势最明显2025-08-05
在截至6月的季度中,微软、亚马逊AWS和谷歌云三大云服务提供商都受益于AI技术的推动。微软凭借其庞大的平台和应用客户基础,在AI功能集成方面表现突出,核心系统业务收入达222.7亿美元,同比增长36.8%。AWS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巨大,资本支出达331亿美元。谷歌云收入136.2亿美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倍。微软目前拥有全球最大且最具盈利能力的平台业务。详细 >>
ServiceNow瞄准"数据地狱",布局商业智能领域2025-08-01
ServiceNow正构建数据基础架构支持AI智能体应用,解决企业AI部署的最大障碍"数据地狱"。公司推出三大核心组件:AI原生数据库RaptorDB、工作流数据结构Workflow Data Fabric,以及收购的数据目录平台Data.world。该公司还推出AI控制塔提供统一管理,并计划扩展商业智能分析领域,挑战传统BI厂商。详细 >>
微软第四季度财报超预期 云计算和AI业务成增长引擎2025-07-31
微软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业绩,营收7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CEO纳德拉首次透露Azure云平台年营收超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公司计划在2025财年投入800亿美元资本支出建设AI数据中心。尽管分析师质疑AI变现能力,但投资者反应积极,推动微软股价上涨8%,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详细 >>
降低数据中心租赁成本的六大策略2025-07-29
数据中心托管租赁是企业获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成本效益方式,但租赁费用因多种因素而异。要优化租赁成本,可采取以下策略:选择低成本区域;整合服务器减少占用空间;将工作负载集中到单一设施以获取批量折扣;与运营商协商价格;避免购买不必要的附加服务;接受长期合同以换取更低费率。这些策略可帮助企业在保持性能和可靠性的同时显著降低托管支出。详细 >>
企业数据库与数据云迁移实施指南2025-07-28
企业持续投资云优先战略,但大型数据库云迁移面临复杂挑战。通过"规划-构建-运行"结构化方法,IT领导者可成功完成本地系统云迁移。关键包括:制定迁移策略、评估环境复杂性、选择数据传输和同步工具、创建测试计划、执行迁移并保持同步,最后优化云运营、确保安全合规。云迁移不仅是数据搬迁,更是创新增长平台的构建过程。详细 >>
解码云术语:深度解析"云原生"的真正含义2025-07-25
定义云原生充满挑战,因为云原生并不一定意味着应用必须在云中运行,而更多关乎应用架构。当与云基础、云就绪、云托管和云优先等热门术语并列时,更容易产生混淆。云原生是一种专注于松耦合、可扩展模式的应用设计和部署方法,如微服务的使用。理解这些术语间的细微差别对制定有效的现代云策略至关重要。详细 >>
皮查伊对谷歌云与OpenAI合作表示"非常兴奋"2025-07-24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与OpenAI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感到"非常兴奋"。尽管OpenAI是谷歌在AI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但这一合作为谷歌云带来了重要客户。谷歌云第二季度收入增长至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该合作关系颇为微妙,OpenAI可能会利用谷歌的云基础设施来挑战谷歌的核心搜索业务。详细 >>
承包商如何加速数据中心建设进度2025-07-24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需求激增,数据中心成为非住宅建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开发商正在加快建设步伐,面临更紧迫的时间表和更高期望。Gray建筑公司数据中心副总裁Ben Burgett分享了加速时间表的关键做法:早期协调配合、预制化施工、多建筑同步建设等。同时,AI芯片产生的高热量推动液冷技术应用,电力需求从40兆瓦增至100-120兆瓦。新数据中心选址主要考虑电力供应和人力资源两大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