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今天宣布,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已凭借集装箱化的惠普性能优化数据中心(POD)将其可用的超级计算能力提升了一倍。
业务和管理需求使得数据中心管理和灾难恢复的缺陷更加明显。二十年前,用货车运输磁带进行存储就能满足需求了。十年前,两个数据中心的距离只要能进行I/O,就能满足需求。现在,随着电子商务成为首要的负载,恢复计划还得考虑数据中心的地理距离,这一点限制了恢复时间。
数据中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里我发表一下个人理解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大家讨论讨论。当前,各个厂商都在倡导虚拟化,从服务器虚拟化,到存储虚拟化,到应用虚拟化,再到网络虚拟化,它们的整合,推进了数据中心的发展。
企业总是在不断地发展,有的大企业已经有了分支机构,而对于不少中小型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分支机构也开始不断出现。此外,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大家对办公实时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移动办公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企业级数据中心发展的趋势还会依照这种“黑匣子”体系进行,2009年存储数据中心会针对“黑匣子”的性能进行优化并不断提升性能。总之将数据中心与网络进行整合后,虽然普通用户的操作步骤大大减少,但是对于企业网络管理者的要求却大大提高了。
空客公司选择了40英尺的惠普POD,安装了2016台Proliant BL280 G6服务器,以及四倍数据率(40Gb/s)InfiniBand网络和存储。空客是惠普的长期客户,曾采用了多种安腾和至强服务器用于设计工作。
融合式数据中心架构的出现显著的改善了几十年来服务器、路由器、存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管理方式已经给IT执行者们带来非常大的困扰,这一管理挑战并有助于实现资源按需共享的方式。Joe Onisick,作为圣路易斯州的World Wide集成公司技术解决方案架构师,曾多次为客户基于思科和惠普的产品设计并实施融合式基础架构。
在当前IT行业的运行情况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即言必称“云计算”。无论数据中心的客户正是否已经部署了云计算,可以说每一家技术供应商都在声称其提供云服务。
最近,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45%的受访者正在扩展或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扩展数据中心,而43%的受访者则计划进行数据中心整合。革命性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带来阵痛,在成本、能耗等方面,虚拟化技术在电信IDC机房中的应用并不一定十全十美。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快速传递依赖于电信业的全面发展。随着通信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机房一一作为现代通信的枢纽,其安全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
北京时间10月3日午间消息,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周日在2011年甲骨文全球大会上推出了新款一体式数据中心产品。埃里森在此次甲骨文全球大会上谈论了并行计算的优势,同时展示了甲骨文最新的SPARC Solaris计算机。
在长达40年的发展历程里,嵌入式系统的用武之地都非常局限。然而在最近的 15~20年间,此技术得以广泛地应用。 1996年,Windows CE 1.0的发布标志着微软正式进入嵌入式市场。随后,微软持续开发出一系列嵌入式技术及平台,这一系列的开发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及商业环境中。
高速互联网,Web 2.0,信息爆炸……催生云计算时代的来临。华为数据中心模块化解决方案可按需部署,高效扩展,灵活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轻松实现分步投资,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
对于ManageEngine来说,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并不是他们最终要实现的结果。诸如公司T360控制板这样的产品可以提供公司IT资产全盘的查看,可以实现简单方便的一览式监控和管理。
9月29日消息,Google宣布,将在台湾彰化县建立数据中心,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亿美元。目前Google在全球一共有8座数据中心,其中美国境内就有6座,另外两座分别位于芬兰和比利时。
近日,由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所属网络世界报社主办的”网络世界大会2011暨第十届以太网世界大会在北京万豪酒店拉开帷幕,这已是大会第十次和观众见面。
瞻博网络公司近日宣布,按需即时视频游戏先锋企业OnLive采用瞻博网络的简化版路由、交换和安全解决方案对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OnLive的数据中心由瞻博网络单一操作系统Junos提供技术支持,可支持海量带宽,通过一种简化的集成式设计即可将声音、视频和数据从云端传输给客户,并且需要更少的设备和连接。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课题组核心成员日前向记者透露,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已完成起草工作,现已呈交工信部进入最后论证阶段,其基本构架已成型。国家级物联网基金“中国物联网投资基金”发起人之一的金宇国际投资经理王舜来认为,此举意味着物联网产业将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
在全球能源短缺、价格攀升的背景下,作为IT产业能耗大户的数据中心如何顺应节能减排的潮流,普及绿色数据中心技术是关键。在一期成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苏州国科将进一步大胆创新,不断采用先进的绿色数据中心技术,从而确立苏州国科在国内绿色数据中心的标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