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视频直播节目。今天大家来到页面上看到一个主题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生活,顾名思义,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围绕智慧城市来展开。当然,我们今天重要事项是城市智慧升级之路中兴通讯智慧城市白皮书发布。我这拿的是一个纸质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在我们页面上直接点击下载电子文档。

今天探讨的话题是围绕智慧城市来展开,智慧城市这个词汇可能有些人听说过,有些人可能觉得比较新鲜,智慧城市到底是怎么样的,它对我们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如何构建一个智慧城市,都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这个白皮书主要制作方,首先我们要介绍的嘉宾是来自中兴通讯公共事业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孙开宇先生,另外一位嘉宾是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畅先生,接下来半小时我们三位要共同探讨有关智慧城市方方面面,大家有问题可以直接在网页上跟我们提问题,我们会筛选有价值、有意思的问题跟二位嘉宾探讨。第一个问题,请孙总谈谈这次中兴发布智慧城市白皮书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孙开宇:大家好,对于智慧城市白皮书的发布我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下:

第一个,就是宏观的环境,智慧城市是目前来讲最近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实际上我们从它的驱动力来讲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有两个比较核心的驱动力来产生的,第一个是目前城镇化的进程。大家也知道,就是我们在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的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的人口,达到7.12亿这样一个数据,城镇化达到52.75%,这是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什么?中国13亿人口可能每年将会有2000万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这是宏观背景。这么多的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必然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要求、管理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它的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宏观的背景,城镇化的进程促进了这个智慧城市的一个需求,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维度我们认为是技术的发展,因为现在技术包括比较热门的云计算、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包括比如我们今天在这里进行一个线上发布这样一个形式,实际上这都是我们技术不断发展所造成的这样一个结果。实际上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简单描述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谈智慧城市而在2000年或者更早时候而没有谈智慧城市,我举一个我自身的小例子。像1999年我们家里装一部电话,当时是要3000元,还有装机费,而且还要排队才可以来装。但现在来讲实际上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到现在2013年大家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国已经达到5.14个亿,这样一个概念代表什么?接近2个人有一部智能终端,而移动终端的覆盖率超过百分之百,好多人有多个终端,信息化进程促进智慧城市技术的基础。这里我们作为电信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非常自豪的,前期我家里有个亲戚问中兴通讯干什么的,我举个例子,说99年你家里装电话要3000还要排队,现在已经很优惠了,经过电信从业人员这十多年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这样一个发展,所以从宏观来讲我们认为从技术的发展再到城市化这两个对智慧城市的时间还有产生还有现在话题相当于在对的时间谈对的事情,这是宏观的背景。

然后就是从中兴通讯自己来讲,中兴通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作为高科技企业,它首先推进中国甚至全球的城市的智慧化进程,这是它的企业责任。再一点,从自身的战略来讲,我们在2012年确定三大战略方向,一个是运营商市场,还有一个是终端市场,还有一个是政府和企业网市场,政企网市场,这是我们三大方向,智慧城市是政企网的一个重点。所以基于这样一个宏观背景还有中兴通讯自己的战略责任的背景,我们发布了智慧城市白皮书。实际上我们在智慧城市从2000年开始就参与政府十二金工程,然后我们在政府相关的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有自己的成功案例,我们在这里通过白皮书的方式是“9+1”,9个行业加上一个技术网络,相当于成功案例在这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这是白皮书的背景和意义。

主持人:如果很系统的阐述一个理念或者介绍某种事物来讲,我觉得第一步要做的是要给大家一个统一的定义。现在智慧城市不光中兴在谈,我们友商和相关部门也在谈这个事情。我们也看到了,智慧城市就像您说的,它随着相关支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正在不断的成熟,选择这个时机发布了我们白皮书。

但是还是围绕刚才我们说的那个话题,我不知道二位怎么去定义这个智慧城市,能不能跟我们网友先去做点科普或者做一下我们开门见山统一的一个标识,也方便我们后边的沟通。孙是您先来,您怎么看待什么是智慧城市。

孙开宇:智慧城市目前来讲大家谈论比较多,在业界我们也有研究,基本上我们认为是有三个流派是智慧城市的认识:

第一个流派我们把它称之为技术类,它就是强调信息技术的一个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建设达到智能化的体系,达到高效、便捷、精准的目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像深圳、广东等等属于这样的技术派。

还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应用派,它强调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使城市里面的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人们城市的生活,还有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再有就是环境的保护,等等,还有安全等等,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就是实现一个资源有效的利用,然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它以应用为主,目前比较典型的像北京、佛山属于这样的类。

还有一派我们称之为系统类,把城市称为拟人化的系统,城市可以通过几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云平台层、应用层做出反映,强调感知、认知、知识以及自我学习这样的一个自我融合和自我发展,比较典型化的是上海还有宁波,强调顶层设计、系统推进这样一个建设,这是目前三个流派。

中兴通讯目前在智慧城市白皮书里面分析了一下从城市角度来讲它有六个比较核心的系统:底层应该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像水网、电网、交通等等。再一个就是城市的资源,像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等等,这是城市资本底层。然后它需要为老百姓,以人为本,进行一个服务,来达到促进民生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再一个,促进社会安全和谐的发展,这是顶层。然后中间就是通过有效的、高效的科学管理,达到一个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然后对保民生、促发展、维稳定这样一个结构。从这个架构来讲我们可以把它形象成为一个中国的“兴”字,上面三点是民生、经济和平安这样一个环境。我们对城市是打好基础,经营好资源,通过高效的管理达到保民生、促发展、维稳定,达到社会六个方面和谐的发展。我们智慧城市基本讲的是智慧城市,对它有一个描述,这个描述有三个流派,但是核心两点是不同的,一个是要有信息化基础这样一个建设,再一个,它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发展,所以可能大家观察的角度不同,但是方法和目的是一致的。中兴通讯提出智慧的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我们相当于是强调一个动态的进程。

主持人:中兴你们觉得你们是一个集三家之长、集大同之作?

孙开宇:我们也是基于和各个业界厂家和各个部委之间的交流,这一点我们和住建部合作比较密切,它提出来智慧城市是智慧推进城镇化建设,实际上和这个是异曲同工之妙。

主持人:可以看出来这次中兴智慧城市白皮书是中兴流派的一个具体的阐述。我们再有请计世资讯的副总经理郭畅先生,能不能跟我们分享您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看法?

郭畅:观众朋友大家好!刚才孙总监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我觉得非常全面,因为我们公司参与到白皮书撰写过程当中,这个定义是双方经过认真讨论得出这么一个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定义。我想说一下在这个定义当中继承了哪些部分、发展了哪些部分。

在这个定义跟以前很多定义比较有共通之处强调两点:第一点是信息技术尤其是新的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当中的作用尤其是基础作用,第二个继承的是整个智慧城市发展目标最终应该是以人为本这样一个目标。那它发展了是什么?刚才孙总讲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它是一个实时发展的过程,今天这个时刻我们对智慧城市内涵有一个理解,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建设目标、随着建设阶段的发展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应该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它是继承、发展的这么一个路径。

第二个跟以前有所不同的是在这次智慧城市定义当中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国情,因为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一个舶来品,是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它们对自己的一些城市发展的理解。但是在这次我们比较强调中国的国情,因为在中国就像刚才孙总所介绍的,我们既有大量的新兴城市,也还有在不断的城市化进程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们面临很多具体的情况、面临很多具体的问题,以至于我们智慧城市要发展的目标跟国外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刚才孙总提到汉字的这个“兴”字,各位朋友其实可以下载一下这个白皮书,看一下“兴”字的构成,这都与中国的国强总息息相关的。

主持人:大家都谈到智慧城市对于我们民生、经济、发展、安全都有很大的一些意义,我想问问,能不能给我们具体阐述一下就是智慧城市对我们,我们每个人很切实的每个居民来讲它所带来的一种,或者对国家来讲它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具体是怎么体现的?

孙开宇:谈这个问题我首先谈一下我的切身感受,因为智慧城市具体到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体现。中国这几年我认为智慧城市相关的政务服务这块发展的还是不错的,我也举个例子,因为我在银行系统运行状况办的业务用我一代身份证办的,后续进行了二代身份证的更换,这中间有一个号码的匹配,需要我去公安局开证件的证明。以往我们干这个事情,对公安局这块去的不是很多,也不了解情况,找什么部门去做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电子政务公开已经做得很不错,上网一查,找到公安里面的民政部门,它有咨询热线,我把我的问题反馈,它告诉我情况,它自己有数据库,能够调取我过去的身份证和现在的身份证,告诉我去哪里办、什么时间办,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讲一下我的切身感受,它对大家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方方面面的。

从大的方面来讲智慧城市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介绍:第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包括前面提到的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还有4G网络的建设等等,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基于北京TDLTD的物联网建设,是4G的技术,可以实现移动、高清视频的传送,可以支撑比如直升机的航拍,包括我们现在有好多应用在节日时候、春节时候高清进行视频呈现烟花爆竹的情况的实时监控,而且可以高清人脸识别的传送,这样它有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新的技术采用也会带来我们应用方面比较好的体验和创新,这里也举一些例子,比如我们在南京进行交通云存储数据库的建设,通过这样一个建设我们达到几个指标,一个是单个车辆在一星期之内它的轨迹运动路线我们可以一秒钟就把它查出来,这是因为采用了我们云计算它高速处理技术。过去我们没有采用这样一个技术的话可能查一个数据需要一天的时间,这样应用体验非常差,这是从技术层面创新带来应用层面的创新。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在服务层面给大家带来很多创新的应用,智慧城市特别强调的是共享和公共服务,包括在住建部现有的智慧城市规范里面它有两个必选的平台,一个是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再有一个是公共服务的管理平台,这是必须要建设的。通过这样一个公共平台的建设,过去大家因为资源比较受限,比较典型的像教育和医疗资源比较受限,必须购买学区房,这样一个需求。那么我通过这个共享的方式,把优质的师资资源、优势的医疗资源有个共享平台建设,把服务对公众进行平稳开放,这样一来提供一个公共的服务,就达到服务层面的提升和创新。

再讲宏观一点,像产业层面,过去劳动密集型这样一个产业,现在国家非常强调向信息产业的投入、促进和发展,这一块我们9月份和教育部已经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五年进行一个亿的投入,包括设备和师资,在全国建设20个高职基地,培养智慧城市的这样一些包括软件开发、包括操作维护这样一些人才,从产业的源头,它的人才。因为过去可能大家没有做智慧城市,这个产业积累不够,现在必须有比较好的积累才能把它做起来。这是我对中兴通讯对智慧城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理解。

主持人:郭总,您从产业层面看怎么给我们带来新的另外一种见解,看待智慧城市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价值?

郭畅:智慧城市它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作为智慧城市来讲它最终要服务的其实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我们每一个人,所以从这一点上它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其实是非常大的。我们通过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在这个城市当中生活的市民的状态,这个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这样一些成功的应用。比如说在北京它的交通、它的医疗都在用到这个智慧城市的理念和相关的技术,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应该说我们每一个市民能在其中获得的这种便利和方便会更多。

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个,就是智慧城市它更高级的价值和作用,这个方面其实在我们白皮书当中也有所涉及。大家知道,智慧城市不是简简单单的服务于市民,它应该有更高的一个更全面的理念,这时候在白皮书当中其实谈到两个另外的问题,一个是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它的经济的价值,它不是简单的让大家生活方便,它是通过信息技术让生产要素有一个更好的组合。大家知道,当生产要素有一个更好的组合的时候,就能用很少的代价获得更大的产出,这个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对于我们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于我们很多企业它的价值的深入挖掘其实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随着第一点,第二点也就出来了,当我们去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提供更好服务的时候,对整个环境、对整个生态其实有更好的一个反馈,大家会脱离我们原来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去损害生态的利益,让城市的蓝天更蓝、水更清,这其实都是智慧城市所能带给我们的价值,当然,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发展的愿景。

主持人:谢谢,谈完这么多好处网友该有提问了。既然智慧城市有这么好的广阔前景,那么中兴你们在这个产业里面的角色到底是怎么定位的?孙总给我们解答一下。

孙开宇:这个问题我们专门研究过。智慧城市它从产业链层面来讲,首先在中国特别是中国来讲最关键的一点是政府,政府要搭台牵头唱戏。另外一个是智慧城市的咨询规划进行一个顶层设计,这是一个角色。还有一个是进行系统的集成,进行项目的落地。再一个是产品的解决方案的提供。此外,还有城市的运营商。除了这几个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在中国比较现实一点的我们称之为科技地产开发商。就是这几个角色使智慧城市构成它发展和落地关键的产业链。

中兴通讯在这里面基于传统的优势,我们是电信设备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但是因为智慧城市前面也说过了,因为需要各个方面协同运作,所以我们在这一块也是打造产业生态圈的概念,我们是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在这里我们也是联合很多国内和国际的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共同的智慧城市推进。像我们和中国安防、航天科工、中国电子等等,包括国际和无线运营商等等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块我们是进行合作和共赢的。

这一点谈这个定位来讲,我比较赞同在七月份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是谈智慧城市各个企业的角色,它提到一个效益曲线,从高技术,技术的复杂程度,还有金融工程的复杂程度,两个维度来定义了一下企业,企业是处于具有高技术能力而且具有高金融能力的企业是最有可能在智慧城市这样一个环境下带领大家走向成功的,所以中兴通讯也是在往这个上面来发展,一方面我们可以提供从技术解决方案再到资金解决方案,这样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再一个通过合作共赢打造智慧城市产业生态链,一方面在国内很好的落地,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好的推广和良性的发展,这是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定位。

主持人:总的来讲,中兴可能希望当智慧城市这个产业的红线老人,把相关的志同道合的这些人、这些相应的产业链的不同的节点上的一些产业环境给它串起来,然后来形成我们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和落地。我这么形容对不对?

孙开宇:非常正确。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看,既然我们已经谈到智慧城市的愿景、定位还有定义,在您看来或者在二位看来,怎么去看这个实现智慧城市的一些关键因素?或者在您看来我们要实现一个智慧城市哪些坎是必须要迈的?孙总。

孙开宇:智慧城市关键因素,本身城市是非常复杂的体系,这个问题我也准备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

第一个,从城市的六个方面架构,从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从城市高效服务和管理的提供,从民生的体验,从经济的促进发展,从社会的稳定,从这六个方面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各个方面要协同发展,我们在白皮书对这个有系统的阐述。因为城市它是一个各具特色的,我们对它基于这六个方面维度进行了几个相当于阶段的划分,大家后续可以相继关注一下,这是一个维度,我们认为这六个方面是关键的要素。

第二个,我们从信息化的建设方面,因为信息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城市比较核心的一个问题,从这个维度来讲的话我们中兴通讯提出四个“I”这样的理念,第一个“I”是Information,就是大数据,信息共享,海量存储,信息获取和分析,这是从信息化角度来讲要做的重点工作。第二个“I”我们强调的是Intelligent,就是智能化,职能化终端无处不在。第三个“I”是Innovation,就是创新,要搭建一个融合开放这样一个平台,促进产业进行一个共同的参与和创新,这是我们第三个“I”,第四个“I”是I with City,强调广大市民的参与和互动,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以人为本。

再一个维度,从智慧城市的项目落地来讲,简单来说是三个:人、财、物。第一个,人,要有政府强有力组织和意愿,还有顶层目标的设计,这是比较关键的,因为做智慧城市需要好多跨部门协调,打破原有流程进行服务管理和创新,没有政府一把手强有力的意愿和组织保障这是很难做成的,这是比较关键的一点。人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是人才的培养,因为智慧城市有产业升级概念在里面,必须有人才梯队支撑。第三个,必须有联盟来合作,这是从人方面来讲。第二方面,财,也就是资金,这方面好多个地方需要能够提供金融工程,这块带来融资,通过融资手段,通过运营模式、经营模式的创新,能够带动产业链大家一块共同合作和发展,这是财。第三个,物,相当于还有产品解决方案这一块,所以从这三个维度来阐述一下。

主持人:其实总结一下也不难理解,您刚才说这四个点能串起来,首先是以人为本,要以城市的居民为主体,运用好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相关的技术,然后在你城市的运作还有政务的管理还有经济开发方面进行创新,这可能是一个智慧城市的四个基本面。但是你要实现这一点,可能人财物这些方面你都要跟得上。所以可能真的是整体的一个建设理念,而不能说你只注重某一点,不足以成为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郭总您有什么看法?

郭畅:智慧城市是一个木桶,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是缺一不可的,因为是系统的工程。但是可能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城市它面临的关键要素都有所不同。

主持人:短板的数量和短板到底短多少都不一样。

郭畅:对,比如有些城市它的发展可能急缺的是资金,有些城市急缺的可能是人才,我个人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当前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还是政府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思路。

主持人:是顶层设计?

郭畅:顶层设计,我个人认为。

主持人:正好已经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正好您就势就回答了。

郭畅:因为目前来看,咱们知道它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的目标是为我们城市的市民来服务的。但是作为政府来讲,它是城市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它有义务来站出来为大家做整个智慧城市的规划、实施和推进,这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又面临不同阶段、不同发展路径的这样一个复杂性,所以这个顶层设计应该是非常有难度的。现在我们其实也看到,我们从中央政府到各个地方,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有很多这样的努力,包括宏观的一些政策,包括一些产业联盟相关组织配套的建立,应该说都是向这个解决关键要素的方向在去做发展。但是从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就是政府在这其中关键的作用。

第二个我谈的关键要素其实就是企业,应该说这个企业包含着智慧城市的实施者这样一个大的群体,而不是指某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政府其实它有它的责任和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是完全去靠政府的话应该说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能达到非常完善的程度,这个需要大量的相关方案的厂商,需要规划的咨询方,甚至包括其他角色的参与。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在整个智慧城市的当中关键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觉得像这本白皮书,包括其他的一些企业在阐述智慧城市的理解、阐述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其实对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是非常大的。我说这两点。

主持人:我听二位讲完以后觉得有很重要的一个信息,我觉得刚才您有一个担心可能没必要,中国很多时候都是政府指导文件很多,如果政府定下调,不愁企业没人跟随,关键是政府怎么走这条路。很多时候我发现企业搞创新或者企业搞发展有一个无形的手在左右它们的方向,就是政府到底是什么思路,如果我思路跟你企业发展方向没有对上的话,企业会遇到很多平静。中兴现在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让很多政府领导人感受到变化和变革的时候,希望通过这本白皮书打动很多相关顶层设计人员和制度规划人员。这可能是打通任督二脉之后血液才能流畅,如果上面的帽子不给打开,这可能是智慧城市发展比较大的难点。不知道二位有什么看法,对智慧城市发展难点自己有什么见解?

孙开宇:非常同意主持人讲的观点,包括郭总的观点我也非常如同,一方面是政府,一方面是企业,二者之间实际也是互相选择,简单的话讲是“政府搭台,企业来唱戏”,这是智慧城市比较和谐比较多元的模式。然后为什么说政府要搭台?几个方面:一方面要提供比较良好的产业环境,一方面是需要有资源和政策的配套促进产业的发展。像前几天我去中国北海产业园区,原先它是广西北海产业大家除害打鱼、渔民为主,后来中国电子来了以后大家配合比较好,政府给它比较好的政策,中国电子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招商引资运作,使这个园区实现电子产业园区,对北海产业升级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从这个例子来讲,要建好智慧城市需要政府和企业进行一个良好的配合,政府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制度和资源做好,市场上由企业去做,大家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

郭畅:其实刚才孙总所说的已经直接谈到解决问题了。我还是要回到主持人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的难点。我们实事求是看待智慧城市的话它应该是重要的,建设一个是紧迫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它是十分复杂的。我们都生活在城市里,我们知道一个城市且不说千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就哪怕是百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它涉及的人群、涉及的方方面面其实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而从咱们国家的发展阶段上来讲又是存在着非常多的这种个性和特性,不一样,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城市是旅游城市,有的城市是工业城市,面临的问题会有极大的不同。然后第三个就是原来的我们信息化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城市的信息化其实它发展得比较好、比较超前,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有些城市信息化刚刚建设,所以这个复杂性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会面临非常多的难题,这个难题归纳到底又出现刚才说的政府和企业。人财物这个方面可以放在政府和企业下一层,政府它要有非常好的明确的智慧城市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具体一些政策的办法,这个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对于智慧城市具体的规划者难度是非常大的。孙总中兴这边也做过好多智慧城市具体的实施,您对复杂性应该有非常多自己的体会。

第二个,就是在智慧城市的企业参与过程中,因为咱们国家的话智慧城市具体的实施的企业参与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角色也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如何能够把自己的特长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个其实也是很难的。刚才也说了,我们需要企业跟政府去配合,共同的服务好我们市民。但是企业自己的特点又是不一样子的,那这时候就需要它的特点去结合城市本身的特色,然后再去满足百万、千万的城市市民的这个需求。所以刚才我说了这么多,大家就能理解到这个复杂性和艰巨性,那这时候我们能看到的明显的难点:

第一个难点就是我们看到在规划层面的难点,就是我这个智慧城市如何规划才能既可行又能适合我城市的发展,这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工程,我曾经看见过一个县级市它智慧城市的规划几百亿。

第二个难点其实在实施层面,现在应该说我们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也是在实施层面,这个层面最明显的例子是它在实施过程当中城市又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就是它实施的方式和方法跟城市的发展来比总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个有点像北京的交通,我刚修好一条路这条路就拥堵,然后赶快再扩充。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拉链工程”,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是的确有些这种现象。有些城市它的建设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进行改变、在进行调整。所以现在这两方面问题出现之后对于我们的政府、对于我们的企业要求是非常高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孙开宇:非常同意郭总的观念,比较系统。我从比较简单的两个落地时间来阐述一下:第一个是大家谈得比较多的,就是部门之间的壁垒,因为现在智慧城市建设提得比较多,包括信息的共享、服务的共享,共享来讲的话必然要打破原先的壁垒,所以这一块的话是一个实施的难点,政府这块要有坚强的信心和组织保障才能做。举个实际的例子,比如我们秦皇岛做的智慧医疗,做公共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但是这个平台的话它本身要跟七十多个部门之间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这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单靠企业而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撑这是很难做的,这是部门的打破落地的难点。还有一个比较难的是我们运作了这么长时间,那么怎么样使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因为企业必须是要盈利的,它有好的自循环、有良性的发展,这也是比较关键的,大家也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我就补充这两点。

郭畅:孙总,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就是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政府和智慧的企业。

孙开宇:还有智慧的人民。

郭畅:还有智慧的人民。这个过程中要有这个智慧和基础以及资源。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做了很多努力去解决现在目前面临的问题,比如说推进一些部门和机制的改革,来达到一些资源的共享,比如采用像BOT这样一些多种的建设方式,能够在企业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其实真的已经做了很多。可能时间有限,我们就不再一一的论述了。

主持人:其实我总结一下,我不知道我总结得对不对,其实我们可以把城市看作一个大的企业,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新的行业叫“城市行业”,这个行业里面的城市市长都是CEO,每个市长都在管理一个大的企业,这个企业里面有些道理就很简单了,就是这个企业要做变革的时候你会发现人财物是我的资源,那你的所谓智能化技术、IT技术是我的工具,我工具有了、资源有了,我必须要有一套理念怎么用这个工具。给你一堆很好的东西,你不会用照样白搭,给你很充足的资金你不会使,然后有很好的人才你浪费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强调CEO到底怎么干,我要上云计算,我要做IT资源的优化,我要做大数据,做市场营销的一种预判。对于城市管理也是这样,大数据预测交通状况,整理我的医疗或者住房这些东西,弄完了以后再有的放矢去找工具,这时候给每个CEO、市长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你照我的做了就能实现你的愿景。所以最关键的还是你的理念、你的组织架构、你的制度能不能适应这种新的理念和愿景。可能以后不需要审批采购,直接上个虚拟机这个事就能办了,智慧城市我觉得是一样的,就像很多企业上了很漂亮很先进的设备非要让员工打开,把员工锁死,这个企业慢慢就没什么活力。所以技术是一方面,人财物是一方面,组织结构也是一方面。

刚才我们也种种方面都谈到了,又有一个网友问了,中兴你觉得你更适合干哪些事,不是你自己去运作这个产业链,就是把你自己单拎出来,你在智慧城市整体环节里面你的强项是什么。第二个也是网友问的,就是你刚才说了,你要形成一个产业链,你要自己打造一个产业链,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

孙开宇:第一个优势,拥有业界最全的产品线,再一个,连续两年获得专利申请第一名,2012年我们全球专利申请达到3906,属于全球范围内企业排名第一的,这一点在中国是比较扬眉吐气的,我们有创新的基础。

再一点,智慧城市它实际上是个性化十足的,每个城市都有文化背景和个性在里面,对它来讲每个城市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就像人装修一个房子可能有不同的风格,有喜欢欧式的,有喜欢中式的,具体的颜色因素不同。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客户的需求是千奇百态的,我们有业界最全的产品线来支撑,从技术来讲它分为四个层面,最下面和大家接触的就是传感,比如像我们的智能终端、摄像头是传感层。第二个是有线无线传输,再往上就是云计算平台层。第四个是产品层。这样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解决方案基础。我们从公司内部是两套机制保证它,第一个方面是我们有四级货架,最底层的是单个产品,这一块客户就满足了普通需求。再往上,多个产品组成一个组建层。再往上是子方案,子方案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有不同的产品组建。再往上是一级产品方案。通过我们这四级货架,通过业界最全的有线无线终端包括产品解决方案的启动,具备为客户打造量身订做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一点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内部有要套流程机制,因为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是动态发展,我们内部有高效研发流程,能够从客户的需求收集到分析决策不断提炼,把共性需求整合成平台的运作,相当于我们有两个研发版本,R版本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V版本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融合,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那么对于我们产业链规划方面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的?

孙开宇:产业来打造生态圈合作联盟,因为中兴通讯长项在于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但是在产业链里面除了政府之外,顶层设计、咨询规划、系统集成,除了产品方案之外还有运营,再一个还有科技地产开发,这些方面我们都是进行一个广泛的合作。包括提到中国安防等,还有国外在楼宇方面比较强的,产业链从国内和国际我们都准备打造产业链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主持人:刚才说我们把一个城市比作一个企业,郭总也说了,每个城市发展水平都不太一样,企业也一样。有的企业可能计算机已经用上了,有的企业还拿算盘算账。也许我们要做的是把这块板补齐了,这是基础性步骤。如果没理解错的话中兴最大优势和强项在ICT综合解决方案,C是互联互通,包括内部终端和骨干网络,I就是信息化处理了。中兴现在干的等于是把智慧城市核心骨架搭建好了,下边到底长成什么样咱们再谈,城市变成秀美的大姑娘,我们找合作伙伴,如果你要想做一个很漂亮小伙子我们找另外的合作伙伴。但是中兴把这个骨架搭好,让城市变的是灵活的、智能的、健壮的、不容易生病的,剩下各种应用通过产业链用解决方案带动。

孙开宇:对,产业链整合方面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做智慧城市强调的是平台的概念,我们打造的平台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创新是融合开放的平台,所谓融合是能够融合好多基础服务提供商。比如智慧城市既是地图,基础服务提供,包括基础数据库提供,这是我们把它融合进来。然后我们的平台是基于基础服务提供,加上电信的能力,通讯能力,IT能力,包括云存储能力,进行聚合,然后把能力打包开放给更多应用。可能创业团队就十多个人,它利用我们提供的开放的工具接口,可以自己很方便开发出自己的应用。

主持人:对,因为你们提供的是神经网络,所谓的API是用到你的躯干、用到你的大脑、用到你的骨骼东西。接下来有一个问题也适合二位回答,有一个问题是比较敏感的或者比较有意思的,请二位评价一下从中兴的眼中或者计世资讯的眼中怎么衡量中国智慧城市目前发展的阶段?这是网友提问的。就是现在在你们二位看来中国智慧城市现在发展到哪个阶段。

孙开宇:这个问题我们在白皮书里面也有阐述和研究,把智慧城市从信息共享这个维度划分几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数字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无纸化办公,还有把人工采集变成数字化,这是第一个级别。第二个级别是组织化,就是你这个部门组织之间有数据化之后数据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共享,甚至包括组织内部云平台建设。第三个级别我们称之为领域化,就在这一个大的领域里面各个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共享开放。再往上我们称之为社会化,在社会这个级别各个领域之间进行融合共享。然后再往上就是它自我不断发展和提升的级别。实际上中国来讲智慧城市是有差距的,不同城市之间差距蛮大的。

主持人:最高在哪?

孙开宇:北上广它已经达到领域和社会级了,但是可能一些二三线还处在组织级,所以可能不同级别之间不同的城市它的偏重点和发展的路径策略是不同的。

郭畅:总体而言如果按照五个阶段划分,应该说中国的城市大多数是中低级的阶段。但是的确中国这么一个地大物博的社会,既有发达地区,无论从GDP来讲、经济来讲都很发达,不次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但是从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来讲大家都需要,并不是现在基础比较薄弱就不需要做智慧城市的思考与建设,不是这样的,因为它的本质是服务市民,是任何阶段城市都要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我是一个光棍,没钱,但是我也想娶媳妇。

郭畅:你也有这个远景。所以现在是中低这么一个现状,但是不排除有些地区发展得比较好、进展比较好,某些领域甚至不次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这次白皮书特别强调升级之路,这个升级之路是解决不同阶段的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有可能是跨越式发展,有可能是按部就班的发展。这又回到智慧城市白皮书这个主题。

主持人:因为我们白皮书主标题是《城市的智慧升级之路》。刚才谈到对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的一个梳理,接下来想请二位分享一下你们觉得或者中兴你们做过哪些比较好的成功的案例?然后郭总在您看来中国哪些智慧城市可以有什么样的典型与我们分享一下?孙总,您先说说中兴在这方面做过哪些比较经典的案例。

孙开宇:首先在这方面行业积累还是蛮多的,举几个案例:一个是案例是公共安全网解决方案,我们是全球40多个国家,被评为业界第一品牌,这是公共安全网解决方案。再一个是城市轨道交通,国内有20多个城市40几条线路。除此之外,我们这个白皮书“9+1”,比如城市管理我们举的是衡阳城管案例,智慧园区我们举的是苏州园区的案例,旅游还有医疗是秦皇岛为案例来举例的,然后在教育我们是黄冈教育的案例,然后在技术网络这一块我们在北京、上海、天津进行基于无线政务专网案例,它是实际落地的,里面有客户需求的分析,大家可以共享。

具体我简单谈一下比较典型的一点,像我们做的宁波的智慧交通,实际对于交通来讲郭总也提到了,北京的交通确实是非常复杂的。做好交通的关键两点比较核心,第一点是协调,第二点是信息共享,所谓协同是做好交通、人、车、路以及停车场这些方面协同的规划和发展,比如光把这路修好了,但停车场没建,那也是不行的。从信息共享来讲的话关键一点是解决城市交通,私家车的发展基本已经达到某一个饱和,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但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话就要进行很充分的信息共享,让大家有一个方便的出行,比如我出租车很方便的就能招到,能够很方便的知道公共汽车它到哪里去,有什么线路,下一辆车什么时候来,这样一些信息。这些东西需要有很好的共享,我们宁波做了宁波通APP的应用,把这些应用整合在一块,它背后有一个平台的支撑。交通领域是一个共享平台,底层融合停车场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然后上面开发好多应用。一个是移车助手,比如我们去咖啡厅喝咖啡,出来时候发现前面有车挡住了,你可以通过停车助手发过去,交管局可以利用这个信息把这个车主叫过来把车移开。

智慧园区也是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方向,现在高新产业园区比较多,新产业比较多。但是传统来讲大家都比较关心房地产的开发,包括九通一平,这些基础设施。但是对于入住企业怎么更好服务这方面做得比较欠缺。我们做了科教兴城,一个是园区运营管理者提供管理服务,包括停车服务、交通管理、监控这样一些管理服务。另外一方面我们为人住企业打造拎包入住这样一个环境,特别是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前期它们要进行IT投入,成本比较多,前期由园区提供统一这样的服务,搭建一个云平台,可以实现存储的共享服务。另外,除了IT之外,包括办公系统OA系统,包括商旅服务,等等都可以以云服务的方式实现。企业来以后不用操心这个工作,给你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专心把自己的做好就可以,这是园区的案例。

郭畅:我谈一下对“成功”这俩字的理解,再谈一些相对对大家有启示的经验。我个人认为应该说现在智慧城市所有建设都算是成功的,因为毕竟大家对于一个新的事物是有适应和摸索过程的,这种摸索和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一个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很多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个人认为其实都有它的可取之处,都能从中间发现很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对我们以后的建设有更好的启迪。

但是一定要从中间选出相对来说实施比较好、对生活对管理有很大促进作用的。我觉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对来说它比较简单直接,就是智慧城市不是一个非常高高在上的概念,它真正到实施层面是非常细枝末节的。其实刚才孙总举几个例子我不知道观众们是什么感觉,这几个例子看上去并不是像长篇大论,都是非常实际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样一个应用。这种应用一方面它比较简单直接,实施起来比较快速有效,另一方面它直接去触动了一些我们原来的困难、问题,直接解决了。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孙总这边的例子我就不再举了,比如我们看到北京的一卡通,一个非常小的信息的应用,但是大家知道在刚开始实施一卡通的时候好多人会说这个应用改变了我的生活,前面上、后面下很不方便,大家排着队,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真的是很方便,解决了人力、解决了物力,让大家的生活更快捷。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预约挂号,我比较有体会,原来没有预约挂号你到那去排队,现在有了预约挂号,拿着这个凭证迅速就可以挂到号。

在目前阶段可能很多老百姓感觉的或者普通市民感觉比较成功的恰恰是从一些点去入手,更直接更高效解决了大家的现实问题。刚才孙总举的例子也是这样一个应用的例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分层次的。有的成功是大的成功,设计、框架、理念的成功,比如说像上海领域的一些应用,还有一些成功是比较点的,从我作为普通市民或者从大家的感觉来讲,这些应用大家更切身感觉得到。

孙开宇:郭总的意思是智慧城市不是高富帅,可能是邻家小哥。

郭畅:对,你可能没有感觉到它是智慧城市,但是它的确为你带来便利,这是润物细无声,对于普通市民来讲这种感受可能更深一点。

孙开宇:智慧城市论坛我们提倡“知行合一”,大家脚踏实地去实践。

主持人:业界也有一种声音,刚才大家举的例子是很有针对性的例子,比如交通的、医疗的、教育的。有一种说法更应该叫它智慧的公共事业,某些公共事业智慧化了。但是您二位刚才提到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阶段,认为北上广可能达到社会级的了。但是网友谈说的确我们没有发现什么智慧感觉,也许他一直是开车的接触不到公共交通,体会不到一卡通。

郭畅:不,开车的也能感觉到智慧交通,非常的多。

主持人:政府的创新和企业的创新咱们先不谈,所以我的想法是你们怎么衡量它到底是不是一个社会化的智慧城市,还是我们刚开始说的只是某个公共行业变智慧了就能叫智慧城市么?还比如说在中兴经典案例中有没有这几个重要的公共设施全都是开始做这种智化,还是某些城市先从某一个点开始试,但是这个点可能并不见得是市政府领导主管,可能是市政府某一个部门,比如医疗卫生局、交通局做这么一件事,所以这个还是有点纠结的一种感觉。

郭畅:如何评价。

主持人:对,如何评价智慧城市二位有什么观点。

孙开宇:前面我们阐述了智慧城市的五级分类,单个领域级达到为社会级做很好的支撑,领域级没有达到深入的社会化不能跳级,这是一个观点。另外一个观点,我们在城市里,特别是像郭总也说过,北上广它可能发展得很好了,这样特大的城市里面达到统一的社会级的,比如我来做一个总体的东西非常难,必须从行业进行切入。像在二三线城市有可能从顶层设计来做,衡阳是我们做的智慧城市,它是第一个我们从规划到落地,我们建立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融合八大行业应用,教育、医疗、旅游、交通等等,首先IT硬件平台是统一的,避免重复建设。这个基础上软件平台是统一的,底层数据库大家共享调用。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达到跨领域的应用。

主持人:而且是创新的。

孙开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城市智慧交通,它可以掌握你车辆的信息,然后医院里面有120急救,我们把这两个融合起来,比如我120急救在打这个调度电话出发之前,输入目的地很方便的和智慧交通的数据一融合,我就知道哪条路是比较方便的,而且我可以把这边的信息通知指挥中心交通的人进行红绿灯的控制,保证高效的传送,把病人高效的送过去,这是跨领域的案例,后续这样跨界应用会非常多。

主持人:智能发挥很大的想象空间,甚至有些人想智慧城市是不是有利于中国的反腐,信息一共享,这能开阔我们很多想象。刚才您这个回答让我想起刚才网友一个问题,就是说你们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你们顶层的架构设计,比如你刚才说衡阳做,之间怎么融合?哪些情况下可以帮助城市做顶层规划?

孙开宇:顶层设计来讲,首先再往高处一点说,从标准的制定我们是积极参与的,我们参与主要在通讯领域、物联网领域以及云计算共享服务中心这块,这是我们积极参与标准规范的制定,这方面对国家有一些比较深刻的理解。再一方面,从项目实践来讲,我们前面举了衡阳的例子,实际上我们在衡阳、秦皇岛、洛阳等等十多个城市项目的实践。当然,我们做的话会基于我们对信息化的理解,您刚才说政府它可能就是一个企业,市长是CEO,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中兴通讯有比较好的应用,云计算有几个中心,财务共享云在西安,为全球平台提供财务共享这个服务。然后我们总部办公在深圳,然后我们的研发在南京、上海。比如我从南京出差到北京,只要填申请,不需要钱和单独订酒店就可以进行财务的结算。刚才谈到反腐,政府用这套共享系统财务透明,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推广到政府和社会上形成一个共享,这是我们的一个考虑。

主持人:感觉就像一个企业内部,的确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我们话题也聊得比较深入,慢慢远不只是一个技术性的话题了,它会随着这种理念的进步,可能真的会触及到传统的事例或者传统的壁垒和屏障,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做顶层设计时候那帮CEO们要特别考虑和关注的。

今天我们这个话题也快到尾声了,其实网友的这个讨论还是挺激烈的,但是我们跟大家要强调一点,其实很多大家想关注的话题或者我们今天谈到的很多事情,有关它进一步的解释和更详细的论证都在我们白皮书里面,我们也希望大家能踊跃的下载。最后也请二位来去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也谈这么多了,双方联合发布智慧城市这个白皮书一些主要的亮点和能带给我们哪方面的启迪。孙总,您先来。

孙开宇:首先,前面也有介绍了,就是从城市的这样一个“兴”字架构,然后是四“I”的理念,再加上我们有一个城市运营中心这样一个技术架构,比较全面的阐释了中兴通讯在智慧城市里面的理解,包括它城市五级的分类,它升级评估的维度等等。再一方面,从我们自己的实践,从“9+1”领域,我们称之为智慧城管、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旅游这九个网络,以及基础网络建设,“9+1”这个维度阐述中兴通讯在智慧城市领域实践落地的一些经验,给大家做了一些共享和分享,希望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郭畅:我觉得有三方面重新的思考:第一个思考,对以往建设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在这当中是升级,原来基础、原来建设是架构和经验,这个白皮书跟很多发布的白皮书不一样,别人可能是重新的创新,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经验和继承。第二个,更强调中国国情,尤其现阶段中国国情,这个国情包括这个城市的发展阶段,也包括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和难点,人文的问题、城市居民不断扩大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是三年前五年前所关注的。第三个,孙总刚才说的我也非常同意,就是强调可落地性,虽然有非常好的理念,但是具体建设中需要你有成功的经验,需要你了解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城市的确切需求,并且有这样一个综合能力,那我们强调的是一个可操作性,大家看了之后应该会有很多的启发。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有个问题,二位觉得未来的智慧城市会同质化吗?到最后会同质化吗?

孙开宇:我们感觉智慧城市重点是城市,城市化它有自己的个性化,我们认为它不会同质化。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我自己感觉,到时候郭总可以再点评我的,我觉得从基础设施来讲应该是同质的,但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比如到底是偏向于旅游的还是偏向于工业的,还是偏向于科研的,顶层的设计和应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郭畅:我这么理解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些方面一定是有共性的,这种共性的建设会经过一些总结来提炼出来,能更好的使这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快速集约化,这是肯定会有的。比如说交通问题上海有、北京也有,广州以后会有,甚至以后咱们说的二线城市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都是有益的思考。但是为什么我也认为不会同质化?就是因为各个城市它的侧重和偏重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智慧城市不是技术的概念,不是方案的概念,而是应用的概念,那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这个区别就会非常的大。所以看网友是怎么来理解的吧,从我个人来理解,就是在技术宣会有共通性,在建设路径和方案上会有一定的相同性,但是在最后的呈现和服务方面应该有很大的区别,就是这样。

孙开宇:我也非常赞同。相当于前面说,从比如研发来讲我们提到V版本和R版本,实际宣信息化建设共行积淀下来是我们所说的V版本,然后到每个城市里面城市的个性化是R版本。

主持人:今天跟两位嘉宾已经探讨得比较深入了,也希望能给我们观众朋友们带来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当然,我们今天的话题或者我们白皮书内容不能说一下子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任何一个新鲜事物都有一个认知、接受的过程,就像我们做智慧城市的规划,如果你是一个城市的CEO,你要先接受这个理念,然后再有一些详细的规划,再去部署实施,接下来还会论证,再去看、去修正,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今天我看有些网友还在感叹是不是我这一辈子有生之年看不到这种情况的诞生,或者我是不是真正生活在一个智慧城市里面。我觉得没必要这么悲观,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随着技术进步,以前想象不到的生活方式、应用方式都已经实现了,现在甚至都可以在手机上订火车票、订演唱会的票,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农村来讲,可能你现在在井里打水,可能明年就装上自来水了。当然,这种变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是中兴这类的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提供商所在前进的一个方向。

我们也谈到几个大的方面,大家能想到这几个方面,比如城管、园区、小区、教育、医疗,把这几个想好了,但凡怎么想,就想出开花去,那就是智慧,那就是我们共同的理解,智慧城管让城管执法更文明聪明,智慧教育让教育更公平,智慧医疗让医疗资源更平衡。所以今天的交流希望给大家一个共鸣,不要说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实现。放心,这被子看不见,下辈子也一定能够看到。

郭畅:没那么悲观。

主持人:是。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面还会就城市话题与不同嘉宾进行探讨,祝愿中兴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