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各位莅临IBM论坛2013上海,创新与变革——新经济格局下的企业再现代化。首先有请财讯传媒集团主席、《财经》杂志社总编辑王波明先生致欢迎辞。

王波明: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参加IBM和我们的《财经》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共同举办的创新与变革的研讨会,今天研讨会我看见还有一个副标题——新经济格局下的企业再现代化。刚才从短片里面我看见很多的词,叫“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问题,好像主办方也允许我多说两句,从来都不允许我超过5分钟的讲话,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点我的想法。

这个想法是什么?其实我们大家坐在这里,正在经历一场所有刚才那些“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东西我称之为中国乃至世界正在面临着一场非常迅猛澎湃的“信息产业革命”。这个信息产业革命或者有人称为是第三次产业革命,它是由于信息科技所带来、造成的。那这次产业革命对我们的冲击,我估计在座各位所做的工作,所服务的公司甚至公司老板都不能逃脱这场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对于各自自身的影响。我想在这里其实在十几年前,也就是在1995年当时互联网产生,到2000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个对于互联网的传说,比如当时说互联网是什么东西,也就是说今后包括图书馆就没了,因为所有的图书都会存在互联网上面。比如说商业楼宇没了,因为所有的商业活动都从网上去进行了。当时比如说媒体,就我们处在媒体时代,媒体会尽数消失,所被取代的是网上的数字化媒体所取代。所有当时这些幻想要发生的事情,实际上今天都在发生,都宰相我们快速的走来。所以在这场革命当中,如果大家不去进行思考,不去为这场革命做一些准备,那么我想一定会被这场革命被冲洗掉。在这里讲几个例子。

我们是做媒体的,当然了我们曾经一直在看的,由于这场信息产业革命最先开始都是从美国开始的。当时我们有一个合作伙伴,叫时代华纳公司。它最早的前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士叫亨利·卢斯,他创始了《时代杂志》,从它创始开始一直往后走,到后来他的集团里又添加了《财富》、《体育画报》等等一些杂志,最后在82年代与华纳兄弟合并,产生了今天的曾经一度是全世界最大的媒体集团。但是前两年发生了什么事呢?他后来从最早上世纪二十年代三本杂志发展到一百多本杂志,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杂志集团。前两天它由于受到数据化的冲击,不能说时代华纳公司,因为这个杂志集团——时代集团专门负责杂志这一块的,他们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当这种互联网的冲击到来的时候,他们的广告业务大幅削减。到今天听说一百多本杂志里面,没有几本是盈利的,都进入了亏损阶段。所以前两天开始出售。它出售就留有《时代杂志》、《财富》以及《体育画报》,也就是说一个杂志集团发展了一百多年由于没做好准备,这场革命面前把它洗回到一百年前。它最后发展了一百多年,这个杂志又回到原封不动最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状况。 

柯达的例子也说明问题,柯达其实是最早发明数码相机的,由于它有一个沉重的包袱,胶卷业务很大,有很多的收入,所以它不希望新的数字相机冲击它老的胶卷业务,虽然它有了最早的数据照相机的设计,但是它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结果使得别的公司在整个数据化的过程中反而超过了柯达业务,直至今天它想把数字照相业务再发展起来,但是已经晚了。所以最后公司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第三个例子就是我们今天的合作伙伴IBM,大家也知道IBM早年在大家所有的印象里是做一个台式机、个人电脑的业务。很多年以来,IBM的个人电脑在全球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品牌,但是在十年前左右,IBM开始与联想的柳传志先生谈出售业务,把个人电脑部分的业务卖给了现在的联想。前两天看一个数据,我才想到了IBM的转型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一件事情,这个数据是说今天台式机个人电脑的业务已经在十年前时间大幅度萎缩了,原来在2003、2004年的时候,这时候中国的出货量每个月能出到一千万台台式机,这个量只是全世界的一部分。到今天如果还有一千万台的出货量,就等于是全世界的量了。现在平板电脑数,也就是一亿多台了。所以个人电脑市场在大幅萎缩,因为信息产业革命的到来使得iPad、MiniiPad以及云计算这些新的业务,已经把台式机个人电脑业务冲洗得差不多了。包括我们集团内部也有一个为台式机电脑服务的杂志,在美国曾经是非常有名的叫《PC Magazme》,但是它在美国已经停刊了,最近也准备把我们的《PC Magazme》停刊了,因为生存不下去了,人们不再看这个杂志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发现IBM做得非常及时,而且做了一个成功的转型。我也跟IBM的中国负责人钱先生交换意见,现在看来他们的业务,原来硬件是占80%,软件20%,现在整个的数据调过来了,软件服务占了80%,但是今天硬件的概念跟原来的硬件也完全不一样了,也是适应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设施。当然这个问题我相信钱先生也会跟大家做交流。

现在面临到这个问题我实在想像不出来,可能在座的各位有什么方面现在不和信息革命,也就是第三次产业革命有任何的不受影响的地方。所以在这个时代面前,如果你不去变革,你不去转变,你不去转型,那你的出路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我现在发现向我们走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

咱们这一场是在上海举行,在上海来讲我有一个感触,上周也在这个酒店里面参加了陆家嘴论坛,我也听到了杨市长讲了要把上海建造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个事情其实作为建立上海金融中心,我个人来讲和我们的机构最早并不是办杂志的,我们这个机构叫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我们最早参与到了上海建立证券交易所的工作,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记得设计上海交易所的时候,那时候上交所在查里斯(音)酒店,当时的上海市长朱镕基给我们批出了一块酒店里的餐厅,作为交易所的楼面。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设立交易所的时候,要申请五十条电话线,当时申请五十条电话线那是非常大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作主。所以我们申请五十条电话线的报告还一定要打到朱镕基同志手里,他得亲自批准,给上海证券交易所五十条电话线。大家可想,这也就是1990年的事情,一晃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但是现在的电话线那完全都被传输数据线所替代了,所以我想像不出来,如果在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一定要和大数据,一定要和这次信息产业革命关联,因为我觉得这次信息产业革命跟金融,跟它的交易量,特别是大数据的概念,一定是跟这次产业革命息息相关的。因为这次信息产业革命将摧毁很多企业,但同时它要催生很多另外新型的企业。所以在这里,在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当中,一定是怎样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会,能够使得上海在金融中心未来的构造当中,怎么样利用信息产业革命,来使自己能够升级换代。因为金融中心所包含的内容,包括从股票开始、期货、保险、外汇交易等等。而且我也知道这次杨市长说了好像中央也是非常支持上海金融中心的构造,所以也将会给上海金融中心一些特殊的政策,使得广度、深度都会有一些长足的发展。这样的话如果上海发展得当,能拥抱这次信息产业革命,我相信咱们上海真正变成世界金融中心的这一天不会非常远了。我在这里第一想谢谢大家,第二我也预祝这次创新与变革,特别是“变革”,因为“变革”不拥抱,咱们就“被变革”了。还有企业的再现代化,我理解的再现代化就是信息产业革命。

谢谢大家。

钱大群:欢迎谢谢各位的莅临,首先我感谢一起的合作方王波明先生的精彩发言。这次IBM论坛我们跟《财经》,《哈佛商业评论》一起合办,首先代表IBM公司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参加活动。IBM论坛今天在这时候办已经是第12年,这是IBM在中国每年一次选择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希望能够找到我们有兴趣的大家一起来探讨未来。

还记得12年前IBM第一次谈到的题目:电子商务。那时候谈到网购等等,对大家来说是很新鲜的题目,而今天对整个社会有了很大的影响。2002年时候在这样论坛上如何建设智慧的城市,今天大家在谈智慧城市时候,已经不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而是谈如何去做。

所以今天很兴奋能够在上海举办IBM论坛。等下会谈到两个很鲜明的主题,抛砖引玉请大家一起来探讨。再往下30多分钟想跟各位分享三件事情:

第一,分享在企业今天,以及未来发展有两件很新的观念,这两个观念之前刚才王波明也谈到首先是科技的影响很大。第二,在企业转型里很重要。

二月份时候我参加了中国企业家论坛,跟很多专家探讨,其实有一个论点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经济学家谈到说在未来十年中国要达成人均经济翻一番,或者总量翻一番,要继续维持将近7%的成长,这大家都知道。但他下面这句话说:原来很多可以帮助经济的原动力,在今天已经改变了。所以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想继续维持稳健增长时候,每一年3个成长百分点必须要来自于生产力提升。让我触动很大的是: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区域,即便用原来很成功的方式来加倍努力,可能也没办法达成明天的成功。

假如用同样的资源,同样的力气来做同样的事情来提升竞争力,或者是来提高生产力有两件事情来想跟各位分享:第一,如何运用科技。第二,除了科技以外,如何提升领导力,引领走到一个新的境界。在科技方面当然有很多的科技,IBM作为一个信息服务企业,我们在每一年投资60亿美金来做研究发展。每一年创造出新的专利,已经连续20年排名全世界第一。所以当每一次IBM发表创新科技展望时候大家都很关注。大数据是透过移动终端和物联网来搜集资料,以及现在中国有上亿的人用社交媒体,或者全世界有同样的人用社交媒体来交流的科技,加上后面的认知运算。我相信这里很多的名词大家都很了解了,但我想举两个来跟各位分享一下,为什么就像刚才王波明先生讲的:你不变革,可能就会被变革掉。

第一:大数据对一个企业,或者政府而言,因为今天有社交媒体、微博微信会有大量的信息跟人有关的进来。

第二:透过物联网以后,在很多设备上有很多信息进来。所以信息量在增加。有人说80%以上的数据是过去两年创造的。未来18个月现有的数据还会翻一番,这是爆炸式成长同时,下面有两个特色。作为一个企业你原来管的信息和数据是你拥有的,但今天进来很多的数据,假如社交媒体进来,虽然特色在量大,但也有一个特色很难处理:照片、语音、不完整的数据,而是一个形容词说好,或者不好,大量的位置确定性数据。还有在物联网时代也有大量的数据引入企业中来。你要追踪、观察自然资源,要知道水的流量要知道雨水下来会不会影响,大量资源进来不是靠你敲敲打打,而是每分每秒涌进来,涌进来的质量高高低低。所以大数据进来的时候,一个企业在传统企业信息之外,大量引进来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非常头痛。当用到新的数据来分析、挖掘、预估为你所用的时候,有人说这个数据变成你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做得对的时候会非常成功,这就是分析的力量。

第二,这5件事情里有一个大家比较少谈到的:认知计算。我一直不太确定我们的翻译翻得意思是不是准确。过去60年到今天,我们一直运用一个方式来用电脑。这个方式是说:事先把企业的流程搞清楚,然后把相应信息输入进去,这边有计算结果出来为人所用。当大数据来临的时候,大量的信息进来,包括刚才特殊的信息资料,这种运算方式已经不能持续,所以一种新的运算方式它能够自己学习的一个电脑已经诞生,这是一个从60年代到现在,老的运算模式继续维持很久的同时,大家不要忽略一个新的模式已经诞生,并且带来影响。这种自己学习的能力有点像电视上看到的,这个电脑特色是可以大量每吸收(每分钟上亿)各式各样人类语言的资讯,然后来进行分析、学习,最终提炼出来符合人,或者企业、产业需求的信息。

我下面分享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可能在有些场合讲过,但因为让我触动很深,这里还是举出这个例子。大数据的观念已经运用在金融、医疗,以及很多地方。大家设想一个全世界知名的癌症专家,他说:我在大学里面学很多医学的知识,到今天变成一个全世界的专家时候,每一天来的信息量要学习。当我针对个性化个人病例时候要去了解。所以说信息量大得不得了。

今天IBM设计了超级计算机——沃森,我们把它送到医学院去学习知识。有一位全世界很知名的医学专家展示给我们的例子:有一个日本籍的年轻病人,她身患癌症,向医生提出请求能不能针对其的体质设计不要掉头发的疗程,因为她的小孩子很小,她不希望他看到母亲头发掉光。这个医生用原来自己的专业经验判断,将需求输入沃森电脑,沃森电脑基于已经了解学习的大量医学知识和病例,然后跟个人需求联系起来,给出专业的医生建议,满足个性化的病患需求。我们看到,在今天以及未来,信息科技影响的层面已经非常非常大,而且科技涌入的时候和以前的性质是不太一样,要能够提炼、预估,要能够创新,但同时也看到新的计算模式在发生。

我昨天跟IBM大众化区市场和传播的负责人周忆在聊,她画龙点睛的描述,让我记忆很深刻。她说,在这些科技变化时候,客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你怎么样用这样的科技来跟客户建立更好的创造价值,产生更好的关系就尤为重要;当你的员工都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候,你怎么样使社交媒体来变成激励你员工的方式,你如何把这些科技为你所用来提升服务,这正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们从讨论B2B、B2C,已经到现在大家谈B2P,这趋势和中国说以人为本不谋而合。所以大家不要被新的5个信息科技趋势所困惑,其实到最后无论科技如何驱动企业转型,目标都是提升对客户的价值,或者提升对居民、市民的服务。

全世界很多的产业在改变,我想举2、3个例子来跟各位分享。第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当IBM在庆祝1百岁时候,我们办了一个类似的论坛:谈到未来科技、社会在改变时候,很多企业家就谈到我如何应对变革。其中一个企业家讲的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深刻。这是一个以香港为基础、覆盖全世界很成功的一个贸易公司,全年有将近2百亿以上的营业额,有上百亿的资产,非常非常大的企业。这个企业家谈到改变有多重要,说以前的做法是在全世界不同的产地拿到我想要的原料,我们在全世界来打造最成功的供应链,集成原料资源来制成产品,然后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到市场上去。这么多年下来是很成功的商业模式,今天因为经济的改变,我原来可能产地已经变成了我的市场,我的市场就可能是我的产地,为此我要大幅度地重新设计整个全世界的供应链。听起来很简单,但这意味着一个企业家几乎要改变他的整个企业规划和设计。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再举个城市发展的例子,在世博会的那一年,在上海举办一个世界规模的IBM智慧城市论坛。那时候我们提出出来几个大的城市发展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因为全世界的交通堵塞会影响到1.5%到4%的经济成长影响,因为交通堵塞,碳排放量,以及各式各样的问题。当时我们统计过全世界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是120万人。我们当时统计过因为在美国病例的不准确,使得误导、误判以后一年有上十万人丧失生命。
能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在谈能源不够时候,一个传统的电力系统,从发电到传输应用,中间的网络会浪费40%到70%。
水资源问题,一个典型的城市,当水资源不够时候,因为地下的用水管线老化和损坏,会平均浪费掉平均30%到50%水资源不等。
这是当时谈到的城市面临的问题。

事隔这么多天,包括上海、中国,很多在城市现代化、城乡建设时候都用新的科技新的观念来建设新的城市。我用下面一个例子,纽约市市长曾在一次交流会里说:今天我的纽约市经过十年的治理以后,用科技的方式可以预估交通、输导问题,这样来使得碳排放量下来。当我用系统的思维,使得所有的大楼运转状态良好的时候,实际上跟公共卫生都有关系,可以有效预估发生的病情,使得疾病发生率可以降下来,使得公共卫生水平提升起来。这都有关联。纽约市长把这些系统连接起来以后,很骄傲地告诉我们说在他的治理下,纽约市最重要的发展指标,是在帮助纽约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据说经过十年的经营以后,平均纽约市民的生命时间延长了18个月。

所以在一个城市发展中,系统中的系统可以大有可为。很多中国城乡建设里面也有先进的观念在引导,每个产业都有很大的改变。有一个电力公司,和IBM合作,用数据预估的方式来使得电力管线维修做得更好。它不是用传统的定期停电检修方式来维修,在进行大量的数据集中后,应用系统的分析和预估能力,使得维修能力大大提升。有数据说可以比以前维修方式减少停电4到5个小时,这是很大的改进,今天这个系统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最佳实践。

香港用系统分析和预估的方式,预测用水管线哪里可能会漏,什么地方需要提前建设和维修,这种预估使得水资源得到有力保护。同样,透过信息分析预估的方式,能够使得风力发电的效率提升。再谈到制造业,比如电商兴起,对制造业务的影响就很大。还有人预估到2017年,全世界1亿辆生产出来的车子里面,就有50%就是要上网连起来的。车子自动上网联起来的时候,车子在跑时候有很多信息可以为交通管理等所用,大幅度改变交通管理状况。

今天的整个制造业不仅是在制造汽车、飞机,很多人都在思考是否可以用信息技术,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资产成本来算出来。当一个大飞机公司可以把飞机整个生命周期的资产算清楚时候,是会改变一个现代化制造业整个的商业模式。

最后再谈服务业。刚才我们谈当前移动体验电子商务的购买耳机的例子。买一个东西,网下、网上全结合,透过大数据分析得到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银行要加强监管,压力很大,因为光监管文件规定就200-300页,怎么可能让每个金融动作和流程都很快合规?现在,银行开始用信息技术,透过分析海量的数据,预估它的风险来自哪里,更需要加强在什么方面达到合规。花旗银行已经开始用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来预估风险管理,这些都会在银行变革时产生很大的影响。

讨论科技以后,想换一个话题。光有科技不够,科技要为人所用,能够举动变革成功的关键与领导力有关,在引领在未来的方面。在这里想跟各位分享一个状况,IBM过去80%是硬件业务,而现在每年在1千亿美金营业额里80%来自于高端服务业和软件,20%是硬件。这是在过去10年中转变的,在这个过程中,IBM也在同时做一件事情:2002年开始,每两年IBM会和1千多位全世界的一把手进行面对面交流,得出全球最新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总结成为IBM全球CEO调研报告。在最新的报告中,IBM访谈了全球1700位企业一把手,大中华地区有120位,包括央企等政府领导。2004年开始,这个访谈报告在过去多年来,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全世界变革下继续维持绩效优异的企业,全球CEO最关注的三件事情是什么,最关注领导力的三件事情是什么。在最近受访1700多位绩优的企业领导人,关注的三件事情是:第一,今天的员工已经不像以前的员工了。他特别关注用社交媒体的方式来了解我的员工,创造双向沟通,进而邀请员工参与,创造一个新的、共同有体验的价值观来激励员工。现在很多领导说:哇,惨了,企业出了一个事情,员工马上开始在微博、微信上谈怎么办。实际上,今天有很多领导人在参与微信微博的交流。第二,即便有企业信息系统的情况下,但物联网、互联网,或社交媒体每时每刻有大量涌入的资讯为企业所用,使得企业进一步分析、预估、了解今天,或者未来客户的需求,甚至于改变设计企业的供应链,改变整个产品生产方式,并进一步变成对客户有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体验,增加获利能力。

第三,大部分领导人做的事情是协同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可能没办法解决这个所有的大数据带来的问题。刚才谈到电力企业用信息分析技术,大幅度提升预估性的管理和维护能力,就是清华大学的院士了解到新的信息分析和物联网技术,结合电力企业需求,与IBM研究院一起研究开发的,这就是典型的协同创新。


接下来谈到的,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由大数据引发的业务前段数据化驱动力。

今天不管是一个制造业,还是一个零售业,或者还是一个别的服务业,都在思考如何用这些移动科技、社交媒体科技,大数据技术来使得提升业务前端和客户的关系。过去每个企业都想谈ERP,如何把企业资源做得更好,但现在企业都在如何让前端部门数据化,企业投注这方面投注的资源、资金和人力,将大过以前对ERP的投资,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当企业这样做的时候,会用业务前端部门,引领、带动后台的供应链、生产和研发的突破。

比如,宁波这样一个港口城市,大量的物流业务,6千多家的物流公司。大家设想一下,假如透过这样一个前段业务信息驱动的供应链优化,使得空车往返降低30%,不仅对物流获利,同时经济有所发展,资源也有所利用。这是用数据发动历史。IBM也有部分是制造业,我们制造业的领导告诉我说:现在整个供应链里面,不要等到产品卖出去以后才发现问题。我用预估的方式可以知道某个环节有质量的问题啊。假如早两个礼拜发生,对成本的节省会很大很大的。前端数据化驱动将带动很多革命性的改变。这是第一个跟大家交流的方面。

第二,在后台整合方面。IBM是经营很多年的企业,同时很关心如何从地区性企业变成一个全国化的企业,或者协助中国本土企业变成一个全球化的企业。IBM本身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在过去数年里面我们不断地检讨在后台流程里如何通过整合的方式来提升效率。从财务的数据看出来,过去5年里,每一年IBM在供应链整合方面节省10亿美金。

我们把后台整个流程进行整理和优化,保持每年有10亿美金的增加效益,已经超过了6年。我们的CEO解释说,IBM的财务已经不再是做基本的记帐和会计的事情,我们可以透过集成的方式来使得更少的人用流程化来管理,减少成本。IBM在过去5年投资了2亿美金,并购了很多的公司,我们的财务人员如何通过前瞻性的系统来管理这些公司,是公司的很重要部分、。

现在,IBM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管理上百亿的资金流。我们的CFO要用全世界视野,管理现金流,在不同的银行、不同的汇率,不同的利率的环境下,预估在大量的变化因素里,让现金流管理是保持最优化状态。所以管理里面来看整合、运算,需要很高的思维层次,不是一般泛泛了解的观念。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命题,在企业现代化里面透过现代化的流程再造,不止在成本的降低上,而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从信息技术的基础架构建设来看,现在企业搭建信息系统,不止要买些硬件、软件,而要首先要设想今天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如何安排,是不是要引领未来的大数据。第二,通过数据来定义运用。第三,怎么样来达到协同的方式。

今天想谈的是在这样的变革下如何现代化:第一,认为科技影响会很大,为我所用会有很大改变。假如我没办法引领这个改变,可能就像波明讲的会被变革掉。第二,有科技不够的,领导力所引领走到新的方面很重要。全世界受访的一把手他们最关注的三件事情很值得分享。第三,看全世界对刚才讲的两点都很关注。

王波明先生谈到他开始在上海的经验,比如申请电话线,IBM最早开始也上海,1937年时候IBM在上海的办公室打出去了第一个越洋电话,最早是我们开始的。事隔这么多天后的今天饮水思源,IBM很珍惜在长三角,在中国的发展。IBM的全球业务划分为两部分:成熟的市场和代表最有成长力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包括中国为首,印度、苏联、巴西以外,包括130多个国家,包括非洲。各位,今天IBM新兴市场总部就在上海,我们是透过上海去经营管理130个国家。所以市领导给我们很多的支持,上海为全球真正的引领中心。很多领导在场都参加会议,我们会继续与上海、长三角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包括刚才谈到说再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时候,我们试着跟上海的领导在交流,以及与学术界交流,如何引进用数据分析能力来提供给我们的银行,或者有关单位去预估风险,以及提供服务,使来到上海的金融单位享受更好的服务。

IBM在中国的发展很重要。刚才我们谈到很多产业在变化。有人统计2025年时候,有很多中国的产业不是世界第一大,就是世界第二大。这个第一、第二的意义,可能是代表在量大的同时,也代在发挥在那质量上不断前进提高,比如发展现代化的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IBM会配合中国企业发展思路,一起共同创新,做出适合中国的特色的解决方案,在本土落地同时,用大数据、科技来带动创新。协助中国产业和企业一起走到国外去,走出全球领头羊的地位,这是IBM的希望与梦想。

希望我的抛砖引玉对各位有帮助,希望在往下的安排里大家能够多多参与、多多交流,我们会很虚心聆听,使得在论坛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一起配合,将来大家有更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