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 2013年年终点评与2014年展望ZDNET 2013年年终点评与2014年展望ZDNET 2013年年终点评与2014年展望ZDNET 2013年年终点评与2014年展望ZDNET 2013年年终点评与2014年展望
请填写图片说明

回顾与展望ZDNet常务副总编 赵效民

2013年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云真的来了,而且是成群结队的,并且还是公有云。国内的暂且不说,国外的微软一马当先,IBM紧随其后,在年终之时,AWS也闪亮登场。与之相呼应,随着云的不断普及与深入,以及因互联网的拓展而来的衍生或必需技术的兴起,IT大厂们的战略也逐渐趋于统一,那就是“用云来做基础的IT架构,用大数据来支撑企业的应用与决策,用移动化改造企业形态,最后将这一切置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下”,那么2014年呢,我期待……

文字速记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ZDNet常务副总编赵效民,2013年已经过去,2014年已经正式开始,所以说我们今天制作这个专题来重点回顾一下2013年主要的IT发展趋势,还有2014年我们的一些看法和预测,当然给我个人的感受来讲,2013年一个最大的不同或者说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说真真正正的云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当然我们会借助几个重点事件去回顾一下2013年云的发展路程,我们最后也会去看一看2014年IT发展趋势当中又会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关注。

 

亚马逊AWS(Amazone AWS)——0分51秒
亚马逊的AWS是我们众多云发烧友非常熟悉的一个品牌,在2013年它已经宣布落地中国,当然了2013年它没有正式地进入中国,会在2014年上半年提供有限预览版,不管怎么样,2013年我们都认为AWS已经来到了,这个品牌进入中国意味着中国的公有云的市场真真正正开始了一种有序的或者说更高阶层的一种发展。
大家都知道AWS现在是全球最领先的一个公有云的品牌,据说它的一年营收是它后边从第2名到第14名总体营收的好几倍,从这个来说可以看到它领先的幅度。
AWS进入中国会给我们公有云市场起到一个(已登视听)的一个效果,跟我们后面要说到微软的Windows Azure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那么,这些国际领先大品牌的公有云进入中国,我觉得对于中国公有云的市场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AWS在中国的发展它也会遇到很多这种国外品牌在中国发展,面对中国这个特定市场的一个特殊需求所带来的一种特定的困难或者说一种挑战。在中国这种实际运营中,AWS是不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所有的服务都是通过中国合作伙伴交给内地的客户,而且它这个数据中心,它的AWS区域跟其他的区域是隔离的,所以它在中国怎么去保证它的服务水平能够达到国外的同类的同级别的一个水平,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或者说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期许。
另一方面来讲,AWS如何面对中国老一辈的这种IT厂商他们的一些IT的布局,比如说我们知道很多那种大型企业,大型的IT他们其实非常认同一些大品牌的传统IT大厂,AWS如何在这个市场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对于它有利地摊平相关的运营成本,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觉得AWS在2014年一定更多地面向客户进行市场的宣传,让更多的用户,尤其是中国那些并不是太在意技术的那些企业的老板知道AWS,知道AWS如何带领他们做这种业务的变革,我觉得是更重要的一环。
所以说在这一点我们也看到了AWS进入中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气象,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当然最重要的是也给我们这种企业级的云市场会带来真正的一种影响,我们期许着在2014年可能AWS有新的发展和变化,也为我们带来这种新的高可靠和高质量的服务。

 

思杰(CITRIX)——4分23秒
对于思杰来讲,2013年好像并不是说它在云方面有很大声音的一年,当然我们也知道CloudStack仍然是思杰非常重要的一个部署环节,其实在CloudStack主要贡献者中思杰的作用也是大家能有目共睹的。虽然思杰把CloudStack贡献给了阿帕奇软件基金会,但是在目前来看思杰自己的CloudPlatform仍然是以CloudStack唯一的一个商业发行版本。
在2013年我们没有看到思杰在云方面有一个更深入的云理念的介绍,相反它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在云上如何构建一个这种面向企业的移动化办公世界。所以说思杰慢慢已经脱离开我们传统的,就是说它是一个虚拟化云的厂商了,虚拟化和云可能是它实现更高级的这种移动化愿景的一个工具和平台,所以说我们在2013年看到了思杰发布了更多的面向移动办公领域新的产品,比如说XenMobile还有新版的XenDesktop,他们进军了MDM和AM的市场,所以说我们看到了思杰这种发展的路径已经跟它的老对手,WMware,已经有越来越明显的一种区隔。
我们也可以看到WMware,可以看到它仍然深耕于它后台的市场,思杰在理念在于,我不管你用的什么云,用的什么一些虚拟化环境,我都要帮助你去打造一个移动化的企业IT世界,这是我们看到2013年思杰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当然我们也会担心会不会思杰变成一个无根之水,毕竟你这个根如果都是别人来提供的,那你上端的这种解决方案是不是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垂直整合的效应,这我们还有待观察。我们也希望2014年能看到思杰更有效,或者更完整,还有更引人注目的IT解决方案。

 

戴尔(DELL)——7分01秒
2013年对戴尔公司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戴尔公司基本完成了私有化的进程,私有化也是(迈克•戴尔),戴尔公司的创始人非常关心的,也是非常向往的一个步骤。在2013年戴尔基本完成了这一转变,我们也更关心它在企业级IT市场的一个发展战略,不负重望,在年底举行的DELL World 2013上,迈克•戴尔亲自阐述了戴尔公司未来的企业级IT发展的路线,当然总体的帽子,总体的目标没有变,就是Power to do more,就是激发无限。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它细分了四个很主要的方向,非常明确的一个战略支柱,这四个战略支柱,第一个是Transform,我们可以说是变革,变革也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是IT的基础环境和基础平台架构,从这种传统的IT架构变革到一个基于云的这种模式的一个环境和动态的这种融合的基础架构。第二个变革其实就是应用,应用变革可以传统理解为原来部署在老的集中式的,强调Scale-Up这样传统的IT系统的应用,逐渐变革到面向云的环境,强调Scale-Out的这种分布式的,或者说基于云的这种架构的一个应用体系,这是第一个方向。

第二个就是Connect,就是连接,连接的意思并不是说强调网络上的连接,当然网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是更强调说让人,让公司的员工,让客户,让你的合作伙伴能无时无刻随时随地访问你公司的IT,访问你公司的资源,来提供这个服务,为他们的伙伴,为他们的客户,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服务,这个其实说白了就是移动化,我们也看到了这种BYOD,戴尔在这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它前端的产品线,包括它收购WYSE,瘦客户机,云终端,都是这方面的一个强有力的产品组合,这让我们能无时无刻,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来去连接你想要的这种IT的服务。
第三个就是Inform,意为“洞察”,这可以理解为是信息的优化,处理,其实跟另外一个名词是非常接近的,或者说有密切联系的那就是大数据,在戴尔这方面也提供了相应的数据的管理,处理分析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工具,产品组合。
第四个就是Protect,意思就是保护,说白了其实就是为我们前三个这种技术的变革,基础设施的变革,还有你的这种无缝的随时随地的互联,与这种信息的处理提供一个完整的而全方位安全的保护,这个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了,这种变革,这种连接,信息,还有这种保护,其实构成了这种戴尔企业级IT未来的发展路线。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DELL World上看到戴尔在云方面清晰的战略,我们也知道2013年戴尔一开始是有意于基于OpenStack做自己云的服务,但是后期它调整自己的战略,2013年的DELL World上它也明确了,它未来会做一些类似于是云的中介商的这么一个角色,来去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这些比如说Google,还有Windows Azure这样一些领先的这种云服务。
那么,戴尔也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让用户在这些领先的或者说先进的这种云服务中去部署自己的应用,部署自己的业务,并做一些这种无缝的平滑的一些迁移,这个我觉得是戴尔找准了自己在云世界中或者云时代中自己角色的定位。
在2014年,我们也期待戴尔能在它这四个战略方向上有更多的亮点出现,有更好的产品组合发布,在这种云的市场上能更好发挥自己的这种中间商的一些作用。当然这可能会想到是不是在中国也会这么做呢,我们也知道Windows Azure已经进入到中国了,戴尔会不会在这方面也会像DELL World2013上面体现出来的战略,在中国也同样这么操作呢,这一点其实我们也是非常关注,也让我们拭目以待,在2014年戴尔又将如何演示它私有化之后这种云计算之路。

 

惠普(HP)——12分44秒
2013年惠普也提出了自己新的企业级IT领域新的口号,我们也知道惠特曼上台两年来,也没有提出自己的一个口号,在此之前两年多也是上一任,李艾科提出了瞬捷企业,这次2013年提出一个新的口号,就是The new style of IT,翻译过来就是IT新型态,这个口号对于我来讲说实话有点怪异,至少从感觉上并不如原来的瞬捷企业,毕竟瞬捷企业其实带给人的一种结果性导向的思考,瞬捷,让你的企业变成瞬捷,但是这个new style of IT就等于说是还是专注于IT领域,IT的新型态,是不是我们感觉到说它是一个企业新型态更好呢,当然我觉得惠普应该就是这个意思,IT新型态里面也包含了四个大的方向,分别是云、大数据,还有移动和安全,这个逻辑也非常清楚了,未来我们的IT基础平台应该是各式各样的云,也可能是这种传统的IT基础设施,也可以是各种融合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在此之上作为你这种应用和决策支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数据,在这块惠普提供了自己的大数据解决方案VERTICA与Autonomy,当然我们刚才云方面也谈到了,还有这种融合云的解决方案CloudSystem,这种融合的基础设施。
在移动惠普也有自己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们非常明确也知道,惠普也有很强的终端产品线,这完全也可以为它的移动化提供一臂之力。
最后也是安全,安全是前三个这种方向的一个重要的保证,你的云平台的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移动化的安全,所以这个也是惠普的一个最新的战略发展方向。不过,我们必须要说的是2013年惠普在这方面的声音并不是很强烈,尽管它也是在OpenStack基金会中已经是顶级会员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它在为OpenStack领域里面有多大声音出来,至少在中国没有,而且它自己在美国经过OpenStack这种洗礼,以它为基础建造的HP Cloud也不知道会不会进入到中国。
总之,惠普在国外的云战略可能是清晰了,但是在国内的这个云战略还更多局限于产品,设备,技术层面,还没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比较大的愿景,也许可能我认为惠普在中国的经营也许就是在这种水平上,没有去想,比如说去做一个跟Windows Azure,跟AWS去抗衡的这么一个云的服务,而会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基础设施供应商,当然这无可厚非,我们也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惠普能让自己的四个战略方向,能更清晰地展露在我们的面前,能有更有的放矢,更逻辑性的他们的自身的产品线串联起来,带给我们一个更为这种扎实的一个理念和概念,让我们这个企业的IT变成新型态,当然最重要的我觉得是让我们的企业变成新型态。

 

IBM——17分00秒
2013年对于IBM来说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喜忧参半,为什么说喜忧参半呢,我们先说忧,忧是在于说IBM的这种看家本领或者说它的心肝宝贝PowerSystems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某种情形下说它遇到的是挫折我觉得也不为过,它的销售额真的是下降了很多,但是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业界IT趋势明显变革的表现。当然我们也看到了2013年有一个重要的话题跟这个非常相关,就是去IOE,所谓去IOE就是去IBM的POWER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的集中式的存储。但是,恰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看到了去IOE本身它其实是一种狭义上的一种表述,所谓的狭义表述它其实是一种,我就对这种系统形态的一种意向,而不是说我真的就要把IBM,Oracle,EMC这个品牌从我IT架构中去除掉。
举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如果是IBM的X86服务器那我觉得可能是很多人愿意接受的,从这点来说,IBM其实也需要做自身的一种改变,只是因为说PowerSystems在之前领先得太多了,所以说在业界变革的过程中它所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这个方面来讲我们也看到了IBM PowerSystems在2013年所做的一些积极的努力。首先第一点我们能看到它有两个方向上的一个这种非常强烈的套路,都是奔向了开源世界,第一个是从系统层面来讲,IBM,PowerSystems跟Linux走得是越来越近了,在2013年有关于POWER的新闻来讲,我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但是我们都看到IBM的宣传重点和它的市场推广重点已经放到了PowerLinux上,就是运行Linux的PowerSystems,原来我们一谈到PowerSystems都说IBM也强调它是运行AIX的UNIX系统,现在它也强调是Linux系统,也在未来五年要投入10亿美金研发,今年我们看到Linux这种核心的虚拟化的平台KVM会支持PowerSystems。
另外一点在云的层面来讲,PowerSystems也在积极拥抱OpenStack,这个基金会中IBM已经是顶级的这种白金级会员,在它的这种努力下它也希望能让借助于为OpenStack盘活它整体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是PowerSystems,在未来的IBM愿景中,OpenStack也将是System Z大型主机的云平台的一个归属。
所以说我觉得IBM的战略已经转变得非常迅速也非常快,也有些人说IBM是不是是一头大象,不善于跳舞,也有人说IBM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这种环境了,但是我觉得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务的变化,包括你自己,包括竞争对手,所以说在IBM的PowerSystems这条产品线上来讲,IBM也在做自身的一种变化,我们也知道2013年成立了OpenPOWER的联盟,当然这个OpenPOWER联盟是针对POWER8的,POWER8是在今年2014年才发布,所以我们也会期待2014年POWER8发布之后,OpenPOWER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的惊喜,尤其Google它是不是真的会在PowerLinux去做一些自己的应用开发,做自己大范围的应用部署,如果这么做可能给世界会带来另外一种声音,马上就会觉得POWER没问题,在这种Scale-Out的体系下也完全能散发自己的光辉。
所以我们认为IBM可能也自身会成为这种狭义的IOE系统的一个替换者,但是它替换的武器一方面有它自己的这种很强大的X86的产品阵容,另外一方面POWER自身也在强烈的努力地借助开源的力量,向新的IT形态去发展,这方面PowerLinux就是非常有力的一个角度,这个是忧的层面,我们也看到了IBM的一种调整和自身的一种转变。
我们再看看喜的地方,在于说IBM终于在云的市场上有自己的声音了,有自己具体的一些表现,具体到中国市场我们也看到了IBM跟首都在线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它的SCE,也就是SOFLAYER这种基础设施的云服务来引入中国。临近年底的时候又跟世纪互联达成协议,把它这种高端的云服务,SCE+引入中国,当然这个都会在2014年才会正式交付,不管怎么说我们也看到了,这是除了微软、AWS之后,这是第三个,或者说应该是微软之后第二个进入中国,然后SCE+是跟AWS同时进入中国的一个国外的领先的IT品牌。
IBM这个云到底怎么样,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2014年我们才会真正用到IBM的云,不管怎么样,以IBM在传统IT领域里面这种号召力和它的影响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它的云服务会吸引很多的用户去关注。那么,在这个层面来讲,其实IBM也会受到很多的挑战,来自于微软和AWS咱就不说了,另一方面来讲,你怎么去重新树立你自己品牌的方向,重新树立你在云时代中领导力的形象,我觉得都是IBM急需要做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不得不说,IBM在企业级IT市场里面宣传中缺少了自己的一个高端的声音,没有像戴尔,惠普那样有自己明确的战略方向,也有可能IBM自己会说我已经有云,大数据我都谈,但是你都谈也都会去涉及,但是好像没有给我们一个很清晰的,从一个Message House的角度来讲,你总体的理念是什么,你是智慧的企业还是怎么样,然后接下来希望有哪些重要的一个战略支撑点,每个战略支撑点底下你到底有怎样的产品组合,我们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愿景的描述能更好地让企业级的用户认知和感知IBM的云的存在,当然IBM SCE+可能会带来一种差异性的竞争,因为它是针对以前IBM传统的IT外包的客户,提供了这种PowerSystems负载的能力,这个是其他的所有公有云都没有提供的,这也是它的一个独特之处。
也正因为是PowerSystems的存在,所以SCE+一个重要的亮点也就在此,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更高质量更高可靠性一些服务的模式,技术和选项,在这里我们就不再细说了。
总之,IBM在中国有两个云,一个是SCE SOFTLAYER还有一个ICE+,IBM还会有PowerSystems,还有X86,还会有其他的一些产品组合,我们在此不再一一叙说。但是我们也希望在2014年能看到IBM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的一个路线,还有你的愿景,你的战略,带给我们你们更清晰更完整的云计算的视图,也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一个真正有差异化的带有IBM色彩的云服务。

 

微软(Microsoft)——26分29秒
2014年对于微软来讲我觉得是一个比较耀眼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讲呢,主要是2013年6月份Windows Azure落户中国上海,这一点对中国公有云市场发展我觉得绝对是一件大事,说它是一个里程碑我觉得都不为过。在具体云发展战略中微软走得还是比较坚定和踏实的,下半年我们也看到了它的Clould OS整体的套件的发布,这个名字我先不说它是好是坏,但是我觉得至少它已经慢慢把自己的这种云的产品线补齐,或者说变得整合成完整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其实微软也是比较积极的,Windows Azure的试用情况和反响还都是不错,其实我们一直认为微软在前端,我们说移动端的市场上不尽如人意,跟它后端产品的发展有很大的反差,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在企业级产品中,包括Windows Server,还有这种SQL Server,还有Windows Azure,这些产品线其实发展都还是不错的,尤其是Windows Azure还有Office365在云的产品线发展过程中,我觉得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现在Windows Azure也是全球紧随AWS之后第二大的公有云平台,在国内它提供的服务也开始越来越多。
我觉得对于微软来讲,都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至少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在反馈,微软在这种产品理念上来讲可能还是有一些老毛病在作祟,尤其它的这种对用户体验,还有易用性,还有你的操作界面设计的习惯性的东西,可能真的是有点这种比较深刻的一些工程师的思维在里面,这个我觉得可能对于很多初来乍到的用户来讲都是一个挑战,我们看到了微软在前端产品线遇到的一些挫折,很多其实都是它的这种太过挑战用户使用习惯而造成的。在后台的产品线上来讲,我们也希望微软能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
总而言之,我们也看到微软在整体的市场战略上已经越来越走向正轨,已经可以跟它的竞争对手在一些同档次上,或者说同级别上展开一些有效的竞争,但是我觉得微软还是要善于多表现自己,多宣传自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对手愿意宣传的或者宣传很花哨的技术微软已经有了,甚至更好,微软却在这方面很少去宣传,很少让客户去知道,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们也希望在2014年能看到微软能够更好去展现自己的产品组合,能够更好去展示自己的技术理念,在这方面我对微软是有信心的,只要你们把这个东西说出来,讲出来,我觉得会受到更多人的吸引。

 

甲骨文(Oracle)——30分36秒
Oracle在2013年云的发展路线中,我觉得可能有些失意也有一些得意,但是我觉得它的后劲已经开始慢慢体现出来了,我们也知道在2013年里面Oracle首先它的动作可能分成两个步骤,首先它把自己的云产品跟相关的一些比较著名的云品牌来去挂钩,比如我把自己的产品跟AWS,跟Salesforce,跟Windows Azure来达成一些转销的战略合作,让Oracle的传统的产品以SaaS的这种形式出现在这些领先的这种云平台上,让这些云平台成为它的传统产品SaaS转移的前沿阵地。
因为我们也必须承认Oracle在这个云的这种布局上走得比较慢,相对于这种微软Windows Azure,还有这亚马逊AWS,我觉得Oracle的动作是晚了一些。但是,怎么样去前期的这些已经开始投向这种云的怀抱的这些用户还能用到,或者说他们还能跟Oracle的产品产生一些联系,Oracle想采用的方式就是我先把我的产品通过SaaS服务的方式来去渗透到相关的领先的云平台上。
第二个步骤就是2013年下半年我们看到Oracle开始招兵买马,收购了一系列的这种云的相关的公司,比如说云营销的Responsys这些初创的或者已经比较成熟的这些云厂商。通过这些新的加入的产品组合进来之后,进一步完善了Oracle的云的产品线,这个时候Oracle又在2013年底提出了它也要建立自己的IaaS平台云,IaaS平台我们也知道,只要你建IaaS,很明显就要跟Google,亚马逊,微软他们去展开一个更激烈的面对面的竞争。但是另一方面你做了IaaS以后,你也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垂直的一个云的服务商,这个我觉得对于Oracle来讲是一个必经之路,以拉里•埃里森的个性来讲,我觉得他不可能长期过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以他这种收购SUN之后开始推出集成系统,而让SUN的服务器基本上在零售市场绝迹的这样一个做法来看,做自己的这种垂直整合,做自己的这种一致性的这种云服务,我觉得肯定是Oracle的一个追求。
在2014年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或者一个猜测,这种Oracle的垂直化的云会不会在中国建立呢,如果建立的话会以什么方式呢,如果要是真的进来的话,他们又给中国这种云服务市场带来哪些冲击呢,我觉得这都是我们2014年需要关注的地方。
总之,Oracle我觉得它像拉里•埃里森的个性一样,它是一个狠角色,所以说各位云计算玩家2014年要小心了。

 

VMware——34分42秒
对于WMware来说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这家从服务器虚拟化一路统治而来的一个云服务厂商,我觉得在2013年开始有一些自己不一样的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有一点的质变,2013年它开始正式对外提供了公有云的服务,虽然它认为自己不叫公有云,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个vCHS就是它的一个公有云的服务。那么,看到了一个WMware自身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野心,原来是做服务器虚拟化,完了以后可能开始做一些前端的这种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做这种VMware View,最后我们也看到它的一些野心的愿景,做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开始进军软件定义的存储,软件定义的网络领域。在这个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一个更垂直的发展路线,2013年VMware也恰恰提出了自己三大发展方向,第一个就是最重的就是SDDC,它将变革我们传统的数据中心理念和形态。第二个就是混合云,混合云它已经实践了,它已经说到做到了,在美国率先提供了vCHS这种服务。第三个就是最终用户计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UC,这也是它的新Horizon产品套件所担负使命,已经包含了以前我们熟悉的桌面虚拟化的View的解决方案。
所以说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混合云,最终用户计算来讲,已经是包含了我们看到了VMware未来的一个发展的愿景,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最具颠覆性的就是SDDC,SDDC如果真的如WMware所愿的话,我觉得它在市场中的地位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而相应的传统的IT大厂将会面临着一种被颠覆的一个危险,2013年VMware也发布了面向这种网络虚拟化的一个第一款网络层的Hypervisor NSX,当时发布的时候他有一个比喻,说当初发布这个服务器虚拟化ESX之后十年带动了整体的这种计算虚拟化的一个发展。那么,NSX发布之后我们是不是也看到同样的一个历程,十年以后我们也看到网络是不是也是像今年,像现在这种服务器一样,变得这种虚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的功能。不管怎么样,我们也看到VMware正在按照它的这种野心,按照它的这种战略正在稳步发展,2014年vCHS也必将会落户到中国,与AWS和Windows Azure展开一个正面的碰撞,而且我们不要忘了WMware它有几个好兄弟,都是在EMC门下的,比如说做这种安全的RSA,做大数据和PaaS平台的Pivotal,他们会不会在中国产生一种合力呢,我觉得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2014年VMware的云肯定也要来,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很多中国的云计算玩家来讲不见得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以VMware的vShpere虚拟化的占有率来讲,它组成一个云的教育体系来讲,我觉得客户已经非常认同了,或者说对VMware这种产品技术已经非常了解了,这个时候它的公有云如果一旦落地,我觉得对于中国客户的吸引力应该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就这一点来讲,VMware在2014年的后劲还是非常大,让我们静观其变,VMware将会有何绝招在中国的公有云市场占据自己的一份天地。

 

中国主要IT厂商——39分36秒
现在我们看看中国厂商在2013年的一些发展,中国厂商最主要的我觉得是三家厂商,一个是华为,一个是浪潮,还有一个是曙光,这三家厂商其实代表了中国在这种企业级IT里面综合的最高实力,这方面来讲我觉得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华为,华为在OpenStack的这种发展让它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在2013年成为OpenStack基金会的黄金会员,我觉得这个是中国IT厂商在这一组织中的最高荣誉。我们也看到了华为在OpenStack方面倾注的心血,还有它展示的一些成果,比如说基于为PenStack的云一体机,还有它自己开发的这种Fusion一系列的产品线,比如Fusion Cloud、Fusion Sphere等等,最终体现了华为自身研发的实力。当然作为一个中国典型的IT厂商,可能在自身的战略这种阐述,还有你的这种逻辑包装方面来讲,可能至少在我看来华为你还需要把自己相关的说法进行一个系统的整合,而不是要很孤立去呈现,甚至在华为的这种企业架构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分割的现象,企业级IT跟传统的这种电信级的业务,或者就算你跟企业级内部的网络这种部门,它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关系,你ICT厂商到底怎么能拎得清自己内部的一个架构,我觉得这对于未来这种企业的拓展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否则的话真的会让你在市场的声音产生分流,最终带给客户的可能是更多的一种困扰。
在另一方面,华为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它国际化的竞争也是在中国这种IT厂商里面名列前茅的,也是最强的一家公司。其实恰恰是因为这样,我更希望说华为能找出自己一个完整的企业级IT发展的战略。
接下来我们要看一看浪潮,浪潮在2013年发布了自己的第三版的云海OS,作为中国企业自己发布了一个类似于OpenStack这样一个云管理平台这种操作系统,我觉得是可喜可贺的,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很多这种关键性的政府部门,这种比较敏感的单位,采用中国自己的东西来讲,可能会更让人放心,当然这是我们认为的一个市场行为,或者说一个市场策略,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市场竞争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这方面我感觉2013年浪潮走得好像有点越来越沉默了,或者说这个声音并不是很多了,也许他们在自己擅长的这种敏感性或者说政府级的行业中,不用宣传都可以去挣钱了。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还是想听到一些更多的有关于我们自主的一些产品技术的一些声音,也更希望浪潮的这种产品能被更多的国人所关注,我们觉得多一种声音就多一种色彩,浪潮的这份努力也让我们中国的企业级IT市场多了一份精彩。
谈到曙光,曙光其实感觉它的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还是集中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我觉得这个没有对与错之分,我觉得就是厂商自身的定位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曙光在高性能计算里面有非常深厚的积累,而且他们在国家的相关领域也有很大的成绩,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跟云去结合起来,我觉得曙光应该能走出自己一条很特殊的一个路线。
接下来最后要说的是联想,联想我们也看到了在PC领域里面已经拿到了全球第一,但是在企业级IT,说句实话还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实力。2013年我们也看到了它开始跟微软合作,全面跟微软Clould OS达成战略合作的关系,在未来我们也应该能看到基于Clould OS这种联想企业级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是联想迅速追上竞争对手的一个捷径,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做法。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联想企业级IT发展,还欠缺很多很多,怎么去形成自己一套真正的有逻辑的这种战略发展体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将会指引联想将会在何处发力,在何处发展自己企业级的IT业务,在何处去吸引哪样的人群来去采用联想自身的企业级IT解决方案,我觉得这都是联想的主管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多向我们国内的同行学习,我们争取在企业级IT市场也能获得联想在PC领域所获得那样的辉煌。

 

展望2014年:云来了……然后呢?——46分47秒
展望2014年,我们更多的一个愿景,或者说一个猜想,在于说这个云改变了我们这种IT交付的模式,或者说我们IT的基础架构,在此基础之上到底怎么能跟改变我们社会的,或者我们生活的其他一些非常有用的这种基础技术,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进而勾兑出一种新的生活的情景,打个比方说,大家都在谈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技术我觉得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但是说实话我们在2013年并没有看到说大数据,还有物联网有什么一些惊喜的地方,当然对于它这个原理我们都比较了解,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物联网,我们还都比较了解。比如说在2013年全球可能最著名的一个工业方向的这种解决服务商GE就是通用电气,发布了这种工业互联网,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工业与物联网的一个结合的产物。
所以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是不是还能看到这类案例不断出现呢,这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期许,尤其是在GE发布工业互联网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大数据在背后重要的一个力量,或者说它一个很清晰的声音。
在2014年我们是不是能看到云和大数据,还有物联网在不同的行业,或者说在不同的应用中更紧密的结合,首先说2013年很多城市都谈智慧城市,那智慧城市建设里面肯定包含了云,它为了把你城市IT的一些基础平台要做云化,大数据,把你各个部门的这些数据做整合,做集中的交叉分析,然后还要做物联网,你要把这些楼宇,摄像头,把你一些固定资产都要做信息化的处理,这就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综合的运营方向,智慧的城市,当然2013年智慧城市很多人更多给我们是一种有点混的感觉,你做一个智慧交通就叫智慧城市,那边做一个智慧医疗就叫一个智慧城市,所以说2014年可能智慧城市又将是一个新的更成熟的一年,它肯定基础在于说我们怎么去用到这些很基础性的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大数据,这些名词每个后面都带着一个非常深厚的技术的发展方向,怎么去让它有机结合起来,怎么能把他们在不同行业里面,把这种有机结合并发挥各自的力量,呈现出一种新的变革的态势,我相信这个是2014年我们将要看到的一个发展的趋势,在某些行业中可能我们能看到一些苗头,在有些行业中我们能看到一些新的理念,在某些行业中也许我们能看到一些成熟的案例,所以说在2014年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我们,也请大家更多地关注我们ZDNet后续的报道。谢谢。


网友评论
提取文章评论
© 北京第二十六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9648号-7 京ICP证1613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