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方略 第9期 2021/05/31

让项目周期从1年缩短到6个月,欧普照明是如何做到的?

文/高玉娴
时间紧、任务重,欧普对此的“秘诀”是——唯有加大时间投入可以解决,没有其他办法。

100多万年前,人类学会了取火,于是才有了可控的光;19世纪,科学家们历经千万次实验和改良,于是才有了电灯;1996年,马秀慧与王耀海夫妇向节能灯市场倾注全力,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欧普照明。

20多年来,欧普照明从8人小厂发展成了业务遍及全球的上市企业,扛下了价格、款式、性能等各种竞争,凭借的是对品质和研发的始终坚守,也是对研究“光”这件事的执着。

“欧普照明在‘光’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力和物力,什么样的光能让用户用起来更加舒适、自然、健康,这是我们追求的。为此我们每年投入亿元费用进行科学研发。”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普”)变革管理项目团队代表牟志敏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样的投入,不只针对研发本身,还包括了对支持研发的IT系统的投入。

需求与目标清晰,“上马”PLM系统

2021年1月4日,欧普正式上线了SAP PLM系统,从需求设计到战略规划再到产品规划,实现了端到端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具体来说,该项目包括了三个模块:第一,是PPM项目协同模块,借此把产品的开发流程全部纳入到IT系统中;第二,是PLC产品成本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借此控制产品开发成本;第三,是EPE模块,借此实现各系统数据链的打通。

其中,PLC既是这一项目的亮点也是难点。一方面,出于成本控制的紧迫性,这是欧普对PLM系统提出的重要需求之一;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该模块此前在中国市场没有任何成功落地实践,因此格外具有挑战性。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前期,SAP服务团队特别安排了两个顾问在德国提前做了培训,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德国方面也给予了很多支持。

“当然,用户自己清楚想要什么这也很重要。”牟志敏强调,“从做项目调研开始,我们财务部门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因此很快就与SAP顾问的想法达成了一致,这也是PLC模块成功落地的关键之一。”

但是,上系统不是目的,让系统发挥效用才是目的。从1月到现在仅过去4个多月的时间,但欧普已经从中感受到了不少变化。比如,真正实现了端到端的产品开发管理,实现了数据的打通和各系统的集成,再比如,做到了全流程的透明可视化,以及全流程的投入产出分析,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据牟志敏介绍,在该系统上线之前,欧普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分段的,各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连接,只能靠人为操作,这使得数据准确性和产品开发效率都存在一些问题。而在系统上线后,能够与PDM、MDM、BPM、SRM、ERP和其他系统很好地集成,在提高开发人效方面,预计可提高高达20%以上的效率。

既全力以赴,也擅用“巧劲”

一般来说,一个相似规模的PLM系统从项目评估到最终上线需要12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欧普的这个项目仅仅用了6个月就成功上线,时间上整整缩短了一半。

时间紧、任务重,欧普对此的“秘诀”是——唯有加大时间投入可以解决,没有其他办法。据牟志敏介绍,在此过程中,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脑力风暴,包括20多次的专题讨论、超过12次的集中会议以及10多次的集中讨论,从设计到数据规范、到流程梳理以及最终的开发实现,很多技术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可以说,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的辛酸。”牟志敏坦言。在这个过程中,欧普与SAP双方的项目团队从争吵到磨合,从散到聚,最后所有人的心和劲都在往一处使,“这是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有感触的地方。”牟志敏向至顶网记者回忆,有时候晚上测试到很晚,大家都没有吃饭,饿得不行的时候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全都站在那里,上一个菜就很快吃完。她笑说,这是很好地践行了“光盘行动”。“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还是欢声笑语地把饭吃完了。”

但事实上,欧普项目团队不只是一味地吃苦,其实还非常擅用“巧劲”。首先,在项目前期花大量的时间做调研,对需求进行有效地梳理;其二,设置每日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早晚会议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如果出现意见不一致,直接上报至副总裁级别进行快速决策;其三,上线前进行大量的测试,每天回顾测试情况并及时处理问题;其四,建立文档共用更新机制,在项目组内进行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反馈。

非常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组中,除了技术人员,还汇集了来自研发、制造、采购、市场、服务、财务、质量等各个部门的“关键用户”,他们全都参与到了系统需求的提出、问题的反馈和讨论,以及大量的测试过程中,这为项目的成功上线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比如,在系统正式上线之前,项目组让所有的关键用户按照角色、功能、模块进行拆分,然后从实操角度录制了小视频,一边讲解、一边操作,最终录制了63个小视频,并上传到HR线上培训系统中,供所有新用户在系统上线之前学习。“我们对关键用户的选择是有要求的,他们至少需要在各自部门中表现积极,并且对业务流程、产品的数据流也比较了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成长,甚至有些人是‘蜕变’。”牟志敏说。

PLM是基础,智能制造是目标

系统的上线只是一个开始,牟志敏表示,接下来,欧普基于PLM将做两件事:“第一,对PLM继续进行优化,形成工作平台。过去,我们的研发工程师在自己的电脑上做完设计后还要花力气上传到系统,然后线下再做一个Excel进行交付。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他们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就完成交付,不需要再有提交等重复的工作。”

第二点,也是更深层的一点,即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系统与大数据平台的整合,将管理指标、质量指标等有效地输出出来,做到可视、可监控,形成数字化管理,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和竞争力。

在牟志敏看来,实现智能化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前提就是产品数据的获取。“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产品数据都没有梳理清楚、数据流零乱、数据质量也比较差,工厂的智能化程度再高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要做智能化,首先要解决供应链和生产环节的问题。”

而从具体的做法来看,欧普正在大力推行几件事,比如针对产品和物料规划问题,减少集中使用;比如,针对物料标准化问题,进行自动化生成等等。“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产品规划的过程中进行严格评审,从竞争力角度、市场需求角度、投资收益率角度,确保产品的研发方向是正确的,并且,提升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牟志敏表示。而这,正是PLM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过去“产品为王”的时代,企业的产品研发往往不是基于市场需求的,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消费者恰恰决定了市场趋势。生产一款不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无疑是对资源浪费的一种“自我感动”。所以,欧普希望能够从产品研发端就抓住市场的需求,基于这来决定产品的研发方向。“对市场的调研和对客户的理解,包括对投资收益的分析等等,这些都是在立项之前需要充分评估和考量的,所以需要全部在PLM系统中考虑进来。”牟志敏表示。

对方方面面的极致追求,“用光创造价值”

在谈及选择SAP的原因时,牟志敏强调了两点:首先是由于欧普使用了SAP的ERP,考虑到系统的更好集成,因此同时选择了它的PLM;其次,是对SAP专业度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我们希望SAP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和原来的作业方式不同的点,无论是创新还是速度,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和促进,而不仅仅是为了把线下的流程放到系统中去。我们对IT项目是有追求的。”

可以说,欧普把极致的追求体现在方方面面,有对“光”的追求,有对IT项目的追求,更有对产品创新的持续追求。而在这个方面,欧普同样也在持续发力智能化,比如在智能家居生活领域,欧普照明实现了从最初简单的单灯开关控制,到场景化的智能灯光方案,再到全屋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升级进化,欧普通过把智能化技术与家居产品结合在一起,打造智能化用光场景,如今已经能够提供全场景的智能家居新体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便捷智能的体验。

“用光创造价值”,这是欧普的企业使命,而“用技术创造价值”,无疑将成为欧普实现这一使命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章选自《数字化转型方略》杂志,阅读更多杂志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数字化转型方略》杂志